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δD和δ~(18)O及水化学的永定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解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于静洁1; 宋献方1; 刘相超2; 杨聪1; 唐常源1; 李发东1; 佐仓保夫3; 近滕昭彦3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出版日期2007
卷号022期号:003页码:415
ISSN号1000-3037
英文摘要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作为水循环研究的示踪剂,揭示了永定河流域中下游地下水循环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并对浅层和深层地下水采样,进行室内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分析了流域内深层和浅层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揭示了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是山前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过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山区受蒸发影响较小,平原区较大,尤其是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呈现出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水化学特征表现为自西部山区到山前平原至滨海平原,自浅层到深层,地下水的矿化度逐渐升高;平原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含水层之间存在明显的越流补给现象;沿海地区未发现海水入侵现象。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4151]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重庆交通大学
3.日本千叶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静洁,宋献方,刘相超,等. 基于δD和δ~(18)O及水化学的永定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解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07,022(003):415.
APA 于静洁.,宋献方.,刘相超.,杨聪.,唐常源.,...&近滕昭彦.(2007).基于δD和δ~(18)O及水化学的永定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解析.自然资源学报,022(003),415.
MLA 于静洁,et al."基于δD和δ~(18)O及水化学的永定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解析".自然资源学报 022.003(2007):41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