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同斌; 韦朝阳; 黄泽春; 黄启飞; 鲁全国; 范稚莲
刊名科学通报
出版日期2002
卷号47期号:3页码:207
ISSN号0023-074X
英文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栽培实验,在中国境内发现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野外调查表明,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其砷的分布规律与普通植物也明显不同。蜈蚣草不同部位的含砷量为:羽片>叶柄>根系;蜈蚣草地上部的生物富集系数随着土壤含砷量的增加而呈幂函数下降。在含砷9 mg/kg的正常土壤中,蜈蚣草地下部和地上部对砷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高达71和80。从矿区采集砷污染土壤进行室内栽培实验发现,室内栽培时蜈蚣草羽片的含砷量比野外生长条件下(同一种土壤)增加1倍多,其羽片含砷量可高达5070 mg/kg;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蜈蚣草羽片含砷量不断增加。蜈蚣草不仅对砷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和富集能力,而且生长快、生物量大、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因此在砷污染环境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研究植物中砷的吸收、运转和解毒机理等生理生化特性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76149]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同斌,韦朝阳,黄泽春,等.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J]. 科学通报,2002,47(3):207.
APA 陈同斌,韦朝阳,黄泽春,黄启飞,鲁全国,&范稚莲.(2002).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科学通报,47(3),207.
MLA 陈同斌,et al."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科学通报 47.3(2002):2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