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06年中国东部秋季植被覆盖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学珍; 郑景云; 何凡能; 戴君虎 |
刊名 | 自然资源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3 |
卷号 | 28期号:1页码:28 |
ISSN号 | 1000-3037 |
英文摘要 | 为进一步认识1982—2006年中国东部秋季植被覆盖变化过程及其区域差异,论文分析了1982—2006年9—10月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际变化,并通过聚类分析辨识了NDVI变化过程的主要模态,进而探讨了它们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秋季森林的覆盖度最高,农田次之,草原最低,并表现出1998年之前趋于增加、此后趋于锐减的变化特征;(2)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不尽相同,整个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过程可以分为6种模态,其中①东北地区呈波动上升趋势,②内蒙古高原东北部1982—1998年波动上升、1998年后陡然降低,③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呈现跃迁式上升,跃迁年份为1994年,④华北南部表现为先降低后略微增加,趋势转折出现在2000年,⑤江淮地区呈现为1982—1992年波动增加、1992—2006年波动降低,⑥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表现为陡然下降,突变始于2000年;(3)除了内蒙古高原东北部降水变化能够解释植被覆盖度年际变率的66%以外,华北北部—东北南部的植被覆盖与降水具有正相关关系,秦岭—大巴山—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植被覆盖与同期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降水或温度仅能够解释植被覆盖年际变率的21%,其余地区植被覆盖与气候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77952]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学珍,郑景云,何凡能,等. 1982-2006年中国东部秋季植被覆盖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J].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28. |
APA | 张学珍,郑景云,何凡能,&戴君虎.(2013).1982-2006年中国东部秋季植被覆盖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自然资源学报,28(1),28. |
MLA | 张学珍,et al."1982-2006年中国东部秋季植被覆盖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自然资源学报 28.1(2013):2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