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的模式总结与治理效果评估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振波1; 梁龙武1; 林雄斌2; 刘海猛1 |
刊名 | 环境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17 |
卷号 | 38期号:10页码:4005 |
ISSN号 | 0250-3301 |
英文摘要 | 为探明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城市群的空气污染防治路径与效果,系统整理了2013年以来国家和地区实施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了分层跨区多向联动的大气污染防治模式,并基于对比评价2014~ 2015年13个城市112个监测点的SO_2、NO_2、PM_(10)、PM_(2.5)、O_3、CO等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评价了大气污染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HCML模式包括由国家-城市群-城市构成的分层纵向联动构架,协同多个省市行政区的跨区横向联动管治方式以及涉及产业准入、能源结构、绿色交通、跨区援助、监测预警和会商问责等内容的协同多向联动机制。通过模式实施,2014~2015年,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除O_3外,空气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高污染范围由北向南显著缩小,其中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7.84%、14.61%、37.55%、4.82%和16.18%;除NO_2外,污染物全年空气达标天数明显增加。在今后的治理过程中,HCML应该转向治理主体多元化轨道;创新排污监管与问责模式,完善公众监督机制;推进京津冀协同立法,精准打击污染行为;针对当前大气污染的核心问题与需求创新治理路径;加强科普宣传,以提升公众环境伦理意识保障源头减排。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02889]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北京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振波,梁龙武,林雄斌,等. 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的模式总结与治理效果评估[J]. 环境科学,2017,38(10):4005. |
APA | 王振波,梁龙武,林雄斌,&刘海猛.(2017).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的模式总结与治理效果评估.环境科学,38(10),4005. |
MLA | 王振波,et al."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的模式总结与治理效果评估".环境科学 38.10(2017):400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