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及其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陈敬华1; 王绍强1; 李悦1; 王辉民1; 杨风亭1; 居为民2; 张乾2; 梁琛3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9 |
卷号 | 39期号:15页码:5603 |
ISSN号 | 1000-0933 |
英文摘要 | 叶绿素荧光技术能够快速、灵敏、无损地测定植物光合功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已成为当前植物光合能力测定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探讨亚热带森林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季节日变化特征受环境因子影响的研究较少,更缺乏与植被生产力关系的研究。以亚热带人工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年叶绿素荧光测量和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湿地松和马尾松叶片荧光参数实际光化学效率(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 II,Φ_(PSII))和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的日变化特征,并结合增强回归树等统计方法,定量化环境因子对其影响,最后探讨了荧光参数与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的关系。结果表明,Φ_(PSII)日变化总体上呈现“U型”,早晚高午间低,而NPQ先升后降,午间达到峰值,与Φ_(PSII)的日变化显著负相关。研究发现,光照是影响亚热带人工针叶林Φ_(PSII)日变化最主要的环境因子,Φ_(PSII)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升高而降低,PAR对湿地松和马尾松叶片Φ_(PSII)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83.0%和51.1%。PAR对湿地松叶片NPQ日变化的相对贡献率也最高(77.2%),但马尾松的NPQ主要受叶片温度(Leaf temperature,Tleaf)的影响(59.6%)。此外,GPP与Φ_(PSII)显著负相关,而与NPQ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LUE随着Φ_(PSII)增长,但存在Φ_(PSII)高而LUE低的情况,LUE与NPQ显著负相关,热耗散的比例越高,光能利用效率也相应降低。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06715]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南京大学 3.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敬华,王绍强,李悦,等. 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及其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J]. 生态学报,2019,39(15):5603. |
APA | 陈敬华.,王绍强.,李悦.,王辉民.,杨风亭.,...&梁琛.(2019).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及其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生态学报,39(15),5603. |
MLA | 陈敬华,et al."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及其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生态学报 39.15(2019):560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