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造地表覆盖遥感精细化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匡文慧2; 陈利军1; 刘纪远2; Xiang Weining3; 迟文峰2; Lu Dengsheng4; 杨天荣2; 潘涛5; 刘爱琳2 |
刊名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16 |
卷号 | 46期号:9页码:1162 |
ISSN号 | 1674-7240 |
英文摘要 | 人造地表覆盖是刻画人类活动对陆地表层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因素,具有高度动态、结构复杂和类型镶嵌等特征.由于当前缺乏有效的洲际尺度人造地表覆盖精细化遥感探测方法和高精度的数据产品,由此影响了城市化对区域气候、生态系统过程和全球环境变化影响评估的可靠性.本研究构建了人造地表覆盖等级层次结构分类系统,发展了基于2010年全球地表覆盖30m分辨率产品(GlobeLand30)的人造地表覆盖二级类型像元组分提取的技术方法,研发了亚洲2010年高精度城市建成区及其内部城市不透水地表和植被覆盖组分比例数据产品.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专家知识方法获取的城市建成区及其内部组分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0.79%;城市内部不透水地表比例组分信息提取平均相对误差为0.87,总体上数据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遥感精细化信息提取局部误差与不同气候带城市建筑与植被镶嵌程度密切有关.遥感精细化分类表明,亚洲城市建成区面积181785.96km~2,占亚洲陆表面积的0.59%;城市内部结构组分中,城市不透水地表总面积为116504.72km~2,占亚洲城市建成区面积的64.09%,植被和裸土面积占在空间上,城市不透水地表自东向西呈现集聚式、分散式和无显著分布特征三级梯度.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城市不透水地表总面积排在前三位,分别占亚洲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的32.77%、16.10%和11.93%.研究发现,城市建成区内部不透水地表与植被覆盖组分比例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及区域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城市建成区内部镶嵌类型中不透水地表比例相对较低,如韩国、新加坡城市不透水地表比例约为50~60%,公共绿地植被面积比例相对较高,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城市建成区内部镶嵌类型中城市不透水地表比例则接近或超过80%.城市建成区内不透水地表、植被组分及空间分布特征集中反映了亚洲地区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子流域环境健康状况影响程度.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1914]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华东师范大学 4.浙江农林大学 5.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匡文慧,陈利军,刘纪远,等. 亚洲人造地表覆盖遥感精细化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46(9):1162. |
APA | 匡文慧.,陈利军.,刘纪远.,Xiang Weining.,迟文峰.,...&刘爱琳.(2016).亚洲人造地表覆盖遥感精细化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6(9),1162. |
MLA | 匡文慧,et al."亚洲人造地表覆盖遥感精细化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6.9(2016):116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