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邸月宝1; 王辉民1; 马泽清1; 杨风亭1; 张文江1; 付晓莉1; 梁跃龙2; 周华2 |
刊名 | 科学通报
![]() |
出版日期 | 2012 |
卷号 | 057期号:017页码:1553 |
ISSN号 | 0023-074X |
英文摘要 | 森林重建被认为是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研究了两种重建方式(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并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然更新的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土壤+枯落物)约为257.59thm-2,人工营造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蓝果树(Nyssasinensis)林分别为230.93和163.49thm-2,表明在亚热带九连山区,自然重建方式在森林碳汇功能上优于人工重建方式.但上述森林碳储量仍然显著低于地带性植被的碳储量(299.13thm-2),表明这些森林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自然重建方式经济投入少,对土壤碳库扰动较小,且植被碳储量显著高于速生人工林,说明在种源丰富、自然环境较好的亚热带林区,在30多年的时间尺度上自然重建方式具有较高的固碳效益,这对于我国碳汇林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235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邸月宝,王辉民,马泽清,等.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J]. 科学通报,2012,057(017):1553. |
APA | 邸月宝.,王辉民.,马泽清.,杨风亭.,张文江.,...&周华.(2012).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科学通报,057(017),1553. |
MLA | 邸月宝,et al."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科学通报 057.017(2012):155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