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利用兴安落叶松树轮最大晚材密度重建大兴安岭北部5~8月气温变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孙毓1; 王丽丽1; 陈津2; 段建平3
刊名科学通报
出版日期2012
卷号057期号:019页码:1785
ISSN号0023-074X
英文摘要对大兴安岭北部3个样点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树轮样本进行树轮密度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轮最大晚材密度年表与夏季气温变化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其中两个样点的树轮最大晚材密度对研究区1855年以来5~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进行了重建,重建值的解释方差量为39.5%.在大兴安岭北部过去的154年里,存在4个冷期:1874~1893,1927~1948,1951~1960和1992—2002年;以及4个暖期:1855~1873,1894~1916,1961—1991和2003—2008年.该地区20世纪末冬季气温的变暖现象比夏季更为明显.重建结果与研究区周边的气温序列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指示较大区域的气候特征.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9272]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毓,王丽丽,陈津,等. 利用兴安落叶松树轮最大晚材密度重建大兴安岭北部5~8月气温变化[J]. 科学通报,2012,057(019):1785.
APA 孙毓,王丽丽,陈津,&段建平.(2012).利用兴安落叶松树轮最大晚材密度重建大兴安岭北部5~8月气温变化.科学通报,057(019),1785.
MLA 孙毓,et al."利用兴安落叶松树轮最大晚材密度重建大兴安岭北部5~8月气温变化".科学通报 057.019(2012):178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