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及其权衡与协同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世豪1; 黄麟1; 徐新良1; 徐淑琬2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40期号:23页码:8403 |
关键词 | GHM Greater Bay Area ecosystem services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化 权衡与协同 |
ISSN号 | 1000-0933 |
英文摘要 | 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环境优化与城市发展、经济开放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掌握其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变化状况有助于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制定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基于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宏观格局变化,分析了大湾区生态系统生产力、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探讨了供给与调节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 (1)森林与农田是大湾区的主体生态系统,面积占大湾区国土面积的54.1%和22.8%,近15年由于城镇面积快速增长(增幅达68.6%),导致森林、农田、湿地面积不断减少。(2)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供给服务量和土壤保持量整体上均呈现轻度增加趋势,特别是江门、肇庆等生态服务主要提供区域;东南部最高、北部次之、中部偏低的水源涵养量,除西北部呈现增加趋势以外,其它区域皆呈现减少趋势;城镇扩张是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服务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3)大湾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调节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均以协同为主,然而,在大湾区东北部和南部的广州、惠州、江门等区域呈现明显的权衡关系,提示大湾区发展过程中,需要在这些呈现权衡关系的区域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优化绿地结构、保护生态空间,减少城镇扩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极影响,建设生态优美、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36046]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人民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世豪,黄麟,徐新良,等.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及其权衡与协同特征[J]. 生态学报,2020,40(23):8403. |
APA | 王世豪,黄麟,徐新良,&徐淑琬.(2020).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及其权衡与协同特征.生态学报,40(23),8403. |
MLA | 王世豪,et al."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及其权衡与协同特征".生态学报 40.23(2020):840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