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雄安新区:如何建成生态与创新之都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葛全胜6; 董晓峰5; 毛其智4; 张文忠6; 杜龙江3; 张伟2; 何春阳12; 吴殿廷12; 吕拉昌11; 陈明星6
刊名地理研究
出版日期2018
卷号037期号:005页码:849
ISSN号1000-0585
英文摘要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落实中央决策,我们突出强调将雄安建设成为生态与创新之都。来自地理学及人居环境科学领域的16位专家,以笔谈方式,对此开展了深入讨论。认为雄安新区的发展,应该坚持和秉承以下观念。一是宜居安全观,需要优化调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突出安全第一,切实防范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等风险,以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为目标,走全面宜居城市之路。二是生态城市观,应积极采用低碳生态技术,有机组织城市区域生态系统与空间布局,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系统,保证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走系统化的生态城市之路。三是创新核心观,应该以科技文化为灵魂,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等全面创新,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建设新一代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之都。四是区域统筹观,应从流域视角、区域一体化视角,统筹新区建设,注重区域协作,共享共生,互动互补,带动区域转型新型发展,走区域深度协同发展之路。五是文化城市观,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文化艺术发展,倡导文化包容与和谐,探索中华人文生态特色新型城市风貌,走文化特色城市发展之路。六是综合品质观,强调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全面高水平发展,突出全面高质量与高标准发展理念,建立国际领先的质量标准体系与规范体系,发展智慧城市,全面加强综合质量监测评价与督察,结合文化品质追求,配套先进的社会公共设施与保障系统,走综合高品质发展之路。七是典型示范观,努力将雄安新区打造成生态创新的城市示范区和新型城市化的样板城市,促进京津冀建设生态与创新型世界城市群。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80838]  
专题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2.北京市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3.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4.清华大学
5.北京交通大学
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7.西北师范大学
8.北京大学
9.华东师范大学
10.河北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葛全胜,董晓峰,毛其智,等. 雄安新区:如何建成生态与创新之都[J]. 地理研究,2018,037(005):849.
APA 葛全胜.,董晓峰.,毛其智.,张文忠.,杜龙江.,...&强海洋.(2018).雄安新区:如何建成生态与创新之都.地理研究,037(005),849.
MLA 葛全胜,et al."雄安新区:如何建成生态与创新之都".地理研究 037.005(2018):84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