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康养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朱冬芳
答辩日期2022-06
文献子类学术型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钟林生
关键词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地 康养要素 适宜性评价 发展模式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英文摘要“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康养旅游是缓解人们生理和心理问题、增强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康养旅游需求旺盛,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基础较好,加上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融合,发展康养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国康养旅游研究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实践。本研究尝试结合地理学、环境学等学科相关理论,探讨康养旅游地的开发利用问题,系统解答康养旅游地的开发适宜性及发展模式问题。首先对康养旅游、康养旅游地、康养要素等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康养要素的主要维度;然后根据康养要素维度构建康养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海南岛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基于空间权衡理念,通过康养要素的空间组合,提出康养旅游地的主要发展模式;最后基于需求主体的感知分析,剖析海南岛康养旅游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海南岛康养旅游地发展的优化对策。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对康养旅游及其类型、康养旅游地、康养要素及其主要维度进行了界定和阐述。从旅游动机角度提出广义的康养旅游概念,并将其分为休憩型、保养型、疗养型和候鸟型四种类型。康养要素是康养旅游地中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且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要素的集合,由康养环境、康养旅游资源和康养设施构成。(2)构建了中宏观尺度下的康养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从康养要素和旅游地发展条件内外两个层面,构建了康养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康养环境、康养旅游资源、康养设施和康养旅游地发展条件4个 一级指标,自然康养环境、文化康养环境、康养旅游资源禀赋、康养设施配套情况、康养设施的康养功能、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和医疗条件8个二级指标,以及气候舒适度、生态环境指数、空气质量等 20 个三级指标。(3)开展了海南岛康养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康养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海南岛为案例地对其康养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进行验证性分析。发现海南岛康养旅游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较高,在空间上可分为非常适宜区、比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相对不适宜区四个分区。其中,非常适宜区只包括三亚市;比较适宜区涉及海口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和 陵水县5个县市;一般适宜区包括五指山市、琼中县、保亭县、乐东县、儋州 市和澄迈县共6个县市;相对不适宜区包括东方市、昌江县、白沙县、屯昌县、定安县和临高县6个县市。通过对海南岛81处旅游度假区与适宜性分区结果 进行空间叠加,发现适宜性强度与度假区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 一步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合理性。(4)提出了海南岛康养旅游地的发展模式。基于空间权衡理念,从“RE (资源环境)-C(文化)-F(设施)”要素的空间组合视角,提出了康养旅游 地发展的四种模式:资源环境依托式、文化驱动式、设施支撑式和综合发展式。识别出海南岛适宜采用的康养旅游地发展模式:综合发展式、资源环境依托式和文化驱动式;并构建了气候康养、滨海康养、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山地康养,饮食康养、中医药康养和体育康养等康养旅游产品谱。(5)提出了海南岛康养旅游地发展的优化对策。通过对康养旅游市场需求主体——旅游者的感知分析,识别出海南岛康养旅游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海南岛康养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和影响因素,认为海南岛应构建多元化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完善康养设施配套、拓展康养旅游发展空间、强化康养旅游市场营销、建立专业化的康养旅游人才队伍。
学科主题人文地理学
语种中文
页码236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85858]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冬芳. 康养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海南岛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