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秦巴山地植物南北变化与过渡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刘俊杰; 张百平; 姚永慧; 张兴航; 王晶; 余付勤; 李佳宇
刊名地理学报
出版日期2022-11-25
卷号77期号:11页码:2773-2786
关键词中国南北过渡带 秦巴山地 气候分界线 植物纬向变化 过渡模式
英文摘要秦岭—大巴山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和生态过渡带,建立秦巴山地南北方向上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的详细变化序列和过渡模式,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南北过渡带的过渡性、复杂性及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秦巴山地东、中、西部3条南北穿越样线163个采样点的植被序列数据,分析了物种丰富度、相对重要值及优势种多度的纬向变化,并将亚热带与温带物种相对重要值的差值(SND-RIV)用于表现南北方物种的优势程度,以分析和归纳植物的空间变化模式。结果表明:(1)东部(三门峡—宜昌)、中部(西安—达州)、西部(天水—广元)亚热带物种丰富度及相对重要值自北向南递增,温带物种自北向南递减。东部温带物种丰富度及相对重要值在神农架和伏牛山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出现两个峰值,中部亚热带物种在大巴山地区最高,西部亚热带物种在陇南以南超过温带物种;(2)东部南北方物种的交错过渡带最宽,约180 km;中部大约在秦岭南坡至大巴山北坡之间,约100 km;西部交错过渡带偏南,约50~60 km。(3)东、中、西部山地植物纬向过渡模式和驱动因子有明显差异。东、西部自南向北亚热带物种的减少主要与年均降水量减少有关,年平均气温影响较小;中部年平均气温的作用比湿润指数稍大。本文揭示了秦巴山地东、中、西部植物的南北变化及过渡模式,提升了对中国南北过渡带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科学认识。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86499]  
专题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俊杰,张百平,姚永慧,等. 秦巴山地植物南北变化与过渡模式研究[J]. 地理学报,2022,77(11):2773-2786.
APA 刘俊杰.,张百平.,姚永慧.,张兴航.,王晶.,...&李佳宇.(2022).秦巴山地植物南北变化与过渡模式研究.地理学报,77(11),2773-2786.
MLA 刘俊杰,et al."秦巴山地植物南北变化与过渡模式研究".地理学报 77.11(2022):2773-278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