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红外响应的岩体单裂隙埋藏深度探测方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吕洪涛; 包含; 兰恒星; 李黎; 陈卫昌; 晏长根; 张景峰 |
刊名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2-11-04 |
卷号 | 44期号:06页码:1048-1065 |
关键词 | 岩体裂隙 埋藏深度 传热特性 热激励 红外热成像 无损探测 热流密度 裂隙直径 |
DOI | 10.19814/j.jese.2022.05013 |
英文摘要 | 探测岩体内部裂隙的埋藏深度是揭示岩体内部结构状态的重要环节。基于一维热传导理论,提出了一种通过岩体表面温差获取裂隙埋藏深度的探测方法,并结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热流密度、裂隙直径、裂隙埋藏深度对含单裂隙岩体传热特性及裂隙埋藏深度探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对岩体中的热流传递造成了阻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有效识别直径较大、埋藏深度较浅的内部裂隙;裂隙投影区与完整岩石表面温差受热流密度、裂隙埋藏深度和裂隙直径的影响,热流密度较大,识别效果较好,且加热过程中最大温差与热流密度、裂隙直径成线性关系,与裂隙埋藏深度成对数正态分布关系;裂隙埋藏深度的计算误差主要受加热时间的影响,当加热时长为计算深度变化率最小值所对应时刻时,产生的误差较小,模拟试验中的最小误差仅为0.6%;使用2 000 W·m~(-2)的热流密度,加热20 min可探测埋藏深度为6 cm内的裂隙,延长加热时间和增大加热功率均可提升裂隙埋藏深度的探测能力。因此,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浅层裂隙埋藏深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对于岩体结构敏感性较强、有特殊使用需求的岩体工程将体现重要的应用价值。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86544] ![]() |
专题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作者单位 | 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4.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吕洪涛,包含,兰恒星,等. 基于热红外响应的岩体单裂隙埋藏深度探测方法[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44(06):1048-1065. |
APA | 吕洪涛.,包含.,兰恒星.,李黎.,陈卫昌.,...&张景峰.(2022).基于热红外响应的岩体单裂隙埋藏深度探测方法.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44(06),1048-1065. |
MLA | 吕洪涛,et al."基于热红外响应的岩体单裂隙埋藏深度探测方法".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44.06(2022):1048-106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