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和异喹啉不对称氢化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叶智识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13-05-17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导师 | 周永贵 |
学位专业 | 有机化学 |
中文摘要 | 在手性哌啶和1,2,3,4-四氢异喹啉的众多催化合成方法中,通过吡啶和异喹啉的不对称氢化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简单吡啶和异喹啉的不对称氢化研究报道却相对较少。本论文研究了简单吡啶和异喹啉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吡啶具有稳定的芳香性,同时吡啶和氢化产物哌啶上的N原子具有强配位能力,容易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因此,到目前为止关于吡啶的不对称氢化研究仅局限于2位或3位含有强吸电子基团的底物。本文采用苄溴衍生物活化简单吡啶成盐的策略成功实现了简单吡啶的不对称氢化,取得最高93% ee值。该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采用苄溴活化吡啶成盐。它不仅有效地消除了吡啶的强配位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吡啶的反应活性。此外,原位产生的溴化氢可以有效地抑制氢化产物对催化剂的毒化能力。 手性1,2,3,4-四氢异喹啉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碱中间体,然而,通过异喹啉的不对称氢化合成此类化合物却一直是芳香化合物不对称氢化领域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采用苄溴活化异喹啉的策略,以[Ir(COD)Cl]2/(Rax,S,S)-C3*-TunePhos作为催化体系成功实现1位和3位取代异喹啉的不对称氢化,获得最高96%的ee值。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反应的启动步骤为1,2-加氢。反应首先经历1,2-加氢生成烯胺中间体(1,2-二氢异喹啉),烯胺中间体在原位产生的溴化氢的条件下异构化为亚胺盐并快速的氢化生成目标产物。此外,该合成方法学作为关键步骤用于手性药物(+)-Solifenacin的合成。 虽然通过底物活化的策略成功实现了简单吡啶的不对称氢化,但是这些策略在底物合成和保护基脱除上存在繁琐的操作步骤。本文又发展了盐酸活化简单吡啶成盐的策略成功实现了吡啶盐酸盐的不对称氢化,有效地避免了吡啶底物合成和氢化产物脱保护基等繁琐操作。 |
学科主题 | 有机化学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3-10-10 |
源URL | [http://159.226.238.44/handle/321008/116795] ![]() |
专题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叶智识. 吡啶和异喹啉不对称氢化[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