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绿洲农业区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基于三生空间主导功能判别视角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黄晶; 薛东前; 董朝阳; 王传胜; 张翀; 马蓓蓓; 宋永永 |
刊名 | 地理科学进展
![]() |
出版日期 | 2022-11-28 |
卷号 | 41期号:11页码:2044-2060 |
关键词 | 三生空间 转型格局 生态环境质量 分异机制 张掖市甘州区 |
英文摘要 | 干旱绿洲农业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国土空间优化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采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移动窗口法、生态贡献率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干旱绿洲农业区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生产和生活空间持续扩张、生态空间总体减少,结构从“单一农业空间增加”向“转换类型多元化”转变,功能由“生态转生产为主”向“生产与生活、生态与生产多功能相互转换”演变。(2) 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总体为正,耕地面积占比较大的村镇质量指数相对较高;其他生态空间向林草水生态、农业生产空间转型的生态正效应最大,林草水生态空间向其他生态、农业生产空间转型的生态负效应最大,2010—2020年农业生产空间过度扩张挤压林草水生态空间引起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正在显现。(3)人口密度、地均GDP和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环境质量分异的关键因子,降水量、土地开发强度、耕地面积占比和地均水资源量是核心因子;因子交互作用使农业生产空间增加和林草水生态空间压缩权衡博弈产生自适应稳态机制,从而形成了总体偏低的生态环境质量格局;村镇在面对干扰冲击时的自组织、适应性和转型能力不同,导致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进而塑造了村镇分异的生态环境质量格局。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87737] ![]() |
专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作者单位 | 1.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 2.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黄晶,薛东前,董朝阳,等. 干旱绿洲农业区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基于三生空间主导功能判别视角[J].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1):2044-2060. |
APA | 黄晶.,薛东前.,董朝阳.,王传胜.,张翀.,...&宋永永.(2022).干旱绿洲农业区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基于三生空间主导功能判别视角.地理科学进展,41(11),2044-2060. |
MLA | 黄晶,et al."干旱绿洲农业区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基于三生空间主导功能判别视角".地理科学进展 41.11(2022):2044-206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