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树木年代学的冰川型泥石流灾害历史重建方法——以西藏天摩沟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孟哲; 吕立群; 余国安; 王云琦; 王兆印
刊名科学技术与工程
出版日期2022-11-18
卷号22期号:32页码:14124-14136
关键词冰川型泥石流 树木年代学 损伤组织 生长抑制 灾害重建
英文摘要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冰川型泥石流规模大、数量多。天摩沟是帕隆藏布左岸一级支流,最近20年多次爆发冰川型泥石流,重复堵江并形成长约1.5 km的堰塞湖。冰川型泥石流事件爆发时间和规模的确定对山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基于树木年代学方法,通过分析树木年轮损伤组织、生长抑制和释放动态,重建天摩沟60年来的泥石流事件的时空分布;从树木生长扰动强度等方面探讨泥石流的流动范围和沟道溯源侵蚀过程;并通过加权指数W_(it)进一步分析泥石流发生时间和日降雨及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摩沟在1965年、1970年、1976年、2007年、2010年和2018年爆发过泥石流,与2007年以来的有记录的泥石流事件吻合,印证了通过年轮损伤组织、生长抑制和释放等参数重建泥石流事件的可行性;W_(it)指数的变化表明树木年轮的生长释放和抑制滞后于泥石流事件1~3年,并与泥石流规模成正相关。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87747]  
专题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孟哲,吕立群,余国安,等. 基于树木年代学的冰川型泥石流灾害历史重建方法——以西藏天摩沟为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2):14124-14136.
APA 孟哲,吕立群,余国安,王云琦,&王兆印.(2022).基于树木年代学的冰川型泥石流灾害历史重建方法——以西藏天摩沟为例.科学技术与工程,22(32),14124-14136.
MLA 孟哲,et al."基于树木年代学的冰川型泥石流灾害历史重建方法——以西藏天摩沟为例".科学技术与工程 22.32(2022):14124-1413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