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岛屿资源-经济形态及其评价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楼东
答辩日期2005-08-30
文献子类学术型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谷树忠
关键词岛屿 自然资源 经济形态 产业发展 评价 可持续发展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英文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有7,000多个,总面积约8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8%。海岛是海洋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复合区域。开发海岛,建设海岛,保护海岛,实现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我国海岛发展方向。 本文以资源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主要以舟山群岛为案例,对岛屿经济结构、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布局、岛屿资源环境的约束、岛屿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的研究结论和建议有: (1)世界上典型的海岛经济发展模式有:①开发海岛旅游资源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②发挥深水港口资源优势,实现以港兴市的经济发展模式;③开发海洋渔业资源为主的海岛经济模式。各海岛的产业发展策略要因地、因时而定,港口产业及海洋运输业对海岛地区的经济起动具有较重要的作用;海岛经济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能否把握机遇、适时转型事关区域经济的兴衰与可持续发展;海岛开发要因岛制宜,尤其不要照搬大陆的模式,更不能效仿性地采用单一开发模式,海岛开发要从全局的视野来考虑。 (2)海岛的自然条件优劣势并存。海岛地区空间狭小的现实不会改变,淡水资源缺乏也是海岛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其海岛特征,海岛地区未来发展目标不在于大、强,而在于特、优。海岛在今后的发展中,一个总体指导思想是借力发展。根据舟山群岛的产业演替状况分析,临港产业、旅游业应成为新时期舟山市的两大主导产业,而临港产业将成为舟山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海岛县、乡,绝大多数以渔业为主导产业。这是符合海岛客观条件和市场规律的,也是符合我国海岛开发基本方针的,应当坚持这一发展方向,不宜盲目贪大求全。 (3)制约海岛进一步发展的首要自然资源因子是水资源,其次是土地资源。由于水资源可以适当地进行人工调配,因而,从最终意义上来说,制约整个海岛地区发展的自然资源因子是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海岛的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要进行预先规划和合理布局。对于没有定论的海岛开发和工业化,要严格贯彻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4)海岛地区岛屿之间空间相对分离,各岛之间关联度相对较低,空间发展安排应该以岛为单位。岛屿众多的海岛地区,各岛发展条件、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单一的发展战略不足以指导各岛发展,应进一步分类、分区对待。实现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是海岛开发和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面对区际一体化的时代大潮,海岛地区要充分利用原位性资源和非原位性资源。海岛要充分发挥核心资源的优势,同时改善海岛与海岛、海岛与大陆之间的交通通达性。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16
页码159
源URL[http://192.168.22.105/handle/311030/90]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楼东. 岛屿资源-经济形态及其评价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