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稀有金属矿物溶解度对花岗伟晶岩成矿作用的制约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唐勇; 覃山县; 赵景宇; 吕正航; 刘喜强; 王宏; 陈剑争; 张辉
刊名地学前缘
出版日期2022
卷号29期号:1页码:81-92
关键词稀有金属矿物 溶解度 温度 铝饱和指数 伟晶岩
DOI10.13745/j.esf.sf.2021.8.7
英文摘要

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是稀有金属矿床重要的类型之一。在花岗伟晶岩中,稀有金属元素Li、Be、Nb和Ta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前人对稀有金属独立矿物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系统研究。本文综合分析了已有的实验数据,其结果表明,影响稀有金属独立矿物溶解度最为重要的2个参数是温度(T)和铝饱和指数(ASI)。因此本文建立了稀有金属独立矿物,尤其是铌锰矿和钽锰矿溶解度,与温度(T)和铝饱和指数(ASI)之间的定量关系:lg [w(Li)/10-6]=-0.37×[1 000/(T/K)]+4.56,R2=0.44lg [w(BeO)/10-6]=-4.21×[1 000/(T/K)]+6.86,R2=0.91lg [KNbsp/(mg2·kg-2)]=-(2.86±0.14)×ASI((Mn+Li))-(4.95±0.31)×[1 000/(T/K)]+(4.20+0.28),R2=0.86lg [KTasp/(mg2·kg-2)]=-(2.46±0.11)×ASI((Mn+Li))-(4.86±0.30)×[1 000/(T/K)]+(4.00+0.30),R2=0.80式中,温度T为热力学温度,ASI((Mn+Li))(ASI=Al2O3/(CaO+Na2O+K2O+Li2O+MnO),摩尔分数比)和T的适用范围分别为0.6~1.2和1 073~1 373 K的范围内。上述公式为估算硅酸盐熔体中稀有金属含量提供了便利,为量化花岗伟晶岩成矿模型提供了基础。稀有金属独立矿物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和铝饱和指数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因此,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由岩浆侵位、分离结晶以及流体作用等因素引起的岩浆温度降低和铝饱和指数的增加,是导致稀有金属独立矿物结晶的主要机制。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3322]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院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唐勇,覃山县,赵景宇,等. 稀有金属矿物溶解度对花岗伟晶岩成矿作用的制约[J]. 地学前缘,2022,29(1):81-92.
APA 唐勇.,覃山县.,赵景宇.,吕正航.,刘喜强.,...&张辉.(2022).稀有金属矿物溶解度对花岗伟晶岩成矿作用的制约.地学前缘,29(1),81-92.
MLA 唐勇,et al."稀有金属矿物溶解度对花岗伟晶岩成矿作用的制约".地学前缘 29.1(2022):81-9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