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信息流模型分析与设计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张敬波 |
答辩日期 | 2005-09-15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钟耳顺 |
关键词 | 土地管理信息流 模型 开发方法 体系结构 信息系统 |
学位名称 | 博士 |
学位专业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英文摘要 |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信息工程。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将土地管理的领域知识与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方法紧密结合,搭建一体化的、可扩展的、开放的技术平台,来解决土地管理面临的复杂问题,已经成为衡量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土地管理信息流反映了土地管理过程中信息变化和信息交互的内部机制,也反映了土地管理体系和其运作过程。对土地信息流的研究是建设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它不但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业务流程的表达,也是系统框架设计的重要技术依据。 我国学者对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土地管理信息流仍然是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以我国典型城市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即国土资源管理局的管理业务为基础,分析土地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流动过程、表现形式、变化规律和信息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可视化建模方法,设计土地管理信息流模型。以模型为基础,设计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体系结构。同时,论文结合理论研究,在唐山土地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建设了实用的系统,并已经成功运行。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分析了国内外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土地管理信息流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我国土地管理的复杂性,土地管理信息流的不确定性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点,论文探讨了土地管理信息流研究的基本方法。 2. 在深入分析了我国土地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土地管理信息进行了分类,总结出我国土地管理信息流的特点。以市级土地管理信息流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设计了土地管理信息流模型,即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和关联模型等。动态模型从信息流动变化的角度分析了部门、人员、活动和信息的整体协同过程,是对土地管理过程的动态模拟;静态模型从信息实体的角度分析了每个信息节点上的信息内容和信息实体的状态,揭示了信息变化的本质;关联模型(分为顺承关联和制约关联)从信息关联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信息流重组提供了重要依据。 3. 以土地管理信息流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与模式。分析了模型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了系统界线,划分出系统功能组件;探讨了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空间数据库技术、组件式GIS、WebGIS 技术、工作流技术、动态表单和元数据等技术,以土地管理信息顺畅、高效、高质流动和共享为目标,设计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多层(Multi-tiers)体系结构。 4. 在土地信息系统工程实践中,开发并完成了唐山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提供了一体化的协同式办公环境,保障了土地管理信息的高效流动。系统的正常运行,证明了土地管理信息流在系统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重要性。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2-16 |
页码 | 167 |
源URL | [http://192.168.22.105/handle/311030/166]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敬波. 土地管理信息流模型分析与设计[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