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地区火炬松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研建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孟盛旺; 谷振军; 肖平江; 刘子荣; 于健; 彭小兵; 周光 |
刊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2-12-15 |
卷号 | 44期号:12页码:41-51 |
关键词 | 异速生长 可加性模型 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 异方差 |
英文摘要 | 【目的】探讨火炬松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随树木大小的变化规律,建立地上各组分及总量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江西省吉安地区火炬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汇能力准确评估提供有效手段。【方法】以安福县武功山林场的火炬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不同径阶利用收获方法共采集了35株火炬松的干材(去皮树干)、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通过计算各组分生物量占地上总量的比例,分析火炬松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模式及其随树木大小的变化趋势。以胸径(D)、树高(H)为预测变量,探讨各组分的最优生物量模型形式,采用似乎不相关模型建立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并通过赋予特定的权函数消除模型异方差,利用留一交叉法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随着林木个体的逐渐长大,干材和枝条生物量比例呈上升趋势,而树皮和树叶生物量比例呈下降趋势。D是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模型系数极显著且拟合效果良好(R~2_(adj)为0.91~0.97),H变量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干材和树皮生物量模型的拟合优度,但不利于树枝和树叶模型的改进,且H作为独立变量时模型系数不显著。与国外火炬松生物量模型相比,本文模型预测效果良好(R~2_(adj)>0.9),误差较小,总相对误差(TRE)基本在±1%以内。【结论】林木个体大小是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地上各组分生物量占比大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干材和树皮生物量模型以D~2H为自变量拟合效果最优,而树枝和树叶模型基于单一变量D即可获得最优效果,基于各组分最优预测变量建立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预测精度较高,可以在吉安地区火炬松人工林生物量测算中推广使用。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89539] ![]() |
专题 | 千烟洲站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心_中文论文 |
作者单位 |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 2.安福县武功山林场 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千烟洲试验站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孟盛旺,谷振军,肖平江,等. 江西省吉安地区火炬松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研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2,44(12):41-51. |
APA | 孟盛旺.,谷振军.,肖平江.,刘子荣.,于健.,...&周光.(2022).江西省吉安地区火炬松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研建.北京林业大学学报,44(12),41-51. |
MLA | 孟盛旺,et al."江西省吉安地区火炬松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研建".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4.12(2022):41-5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