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黔西南晴隆锑矿床硅化对锑成矿的控制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支太云; 蒙信礼; 杜丽娟; 陈军
刊名矿物学报
出版日期2022
卷号42期号:5页码:605-617
关键词硅化 大厂层 晴隆锑矿床 黔西南 右江盆地
DOI10.16461/j.cnki.1000-4734.2022.42.068
英文摘要

贵州晴隆锑矿床是右江盆地低温热液矿集区代表性锑矿床,硅化普遍发育。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研究,认为晴隆锑矿床硅化可分为3期:第1期硅化主要形成于大厂层沉积-成岩自蚀变过程,表现为火山玻屑脱玻化重结晶作用;第2期硅化与锑矿化关系密切;而第3期硅化为热液成矿晚阶段产物,与晚期脉状锑-金矿化相关。围岩、硅化围岩和矿石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富Si流体呈酸性使灰岩中大量的CaCO3矿物溶解,同时伴生强烈的热液钾化蚀变,Sb、As、Au、S、K等元素由热液带入,Ca和Na为带出。综合分析认为,大厂层不仅为流体运移提供通道,同时为成矿提供了的充足空间和水/岩反应物质基础,如为硫化物沉淀和脉石(方解石和萤石)沉淀提供Fe和Ca等。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7267032
源URL[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3375]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
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中国黄金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支太云,蒙信礼,杜丽娟,等. 黔西南晴隆锑矿床硅化对锑成矿的控制机制[J]. 矿物学报,2022,42(5):605-617.
APA 支太云,蒙信礼,杜丽娟,&陈军.(2022).黔西南晴隆锑矿床硅化对锑成矿的控制机制.矿物学报,42(5),605-617.
MLA 支太云,et al."黔西南晴隆锑矿床硅化对锑成矿的控制机制".矿物学报 42.5(2022):605-61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