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华南贵州宾夕法尼亚亚纪牙形类Neognathodus动物群:演化及地层对比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秋来; 祁玉平
刊名古生物学报
出版日期2022
卷号61期号:3页码:458-471
关键词Neognathodus动物群 巴什基尔期 莫斯科期 贵州 华南
DOI10.19800/j.cnki.aps.2022047
英文摘要

以华南斜坡相的罗甸纳庆剖面为代表, 我国石炭纪宾夕法尼亚亚纪早–中期地层建立起了基于多个属种
的牙形类分带, 并可与全球其他地区同期地层进行广泛对比。Neognathodus属是这一时期一类常见的浅水相牙形
类分子, 在北美、东欧等地的浅水相地层中被广泛用作地层划分对比标志。该属分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浅水相地
层中是重要的带化石分子, 而在华南斜坡相剖面中占比非常低。结合现有的生物地层框架, 本文厘清了华南贵州
罗甸附近3条斜坡相剖面中Neognathodus属分子的延限, 尝试利用牙形类P1分子齿台的对称特征将其演化过程归
纳为五个阶段, 并提出阶段4中对称分子(如: N. bothrops, N. colombiensis, N. nataliae等)的再次出现可作为全球莫
斯科阶底界的辅助对比标志。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41726]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通讯作者王秋来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 210008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秋来,祁玉平. 华南贵州宾夕法尼亚亚纪牙形类Neognathodus动物群:演化及地层对比意义[J]. 古生物学报,2022,61(3):458-471.
APA 王秋来,&祁玉平.(2022).华南贵州宾夕法尼亚亚纪牙形类Neognathodus动物群:演化及地层对比意义.古生物学报,61(3),458-471.
MLA 王秋来,et al."华南贵州宾夕法尼亚亚纪牙形类Neognathodus动物群:演化及地层对比意义".古生物学报 61.3(2022):458-47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