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湘西—鄂西中-晚奥陶世头足类动物群*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方翔2,3; 陈廷恩3; 王文卉1; 张允白3
刊名古生物学报
出版日期2022
卷号61期号:2页码:197-216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 奥陶纪 牯牛潭组 大田坝组 宝塔组 中扬子地区
DOI10.19800/j.cnki.aps.2021040
英文摘要

湘西–鄂西地区具有中–晚奥陶世连续过渡、出露良好的地层序列, 并产出大量头足类化石。我们选择了
位于该地区的湖北宜昌陈家河剖面和湖南桃源茅草铺剖面开展头足类研究工作, 采集化石标本1000余块, 鉴定
出了24属46种。本文描述了其中6个新种, 归属于3目3科5属。在中–晚奥陶世头足类动物群研究基础上, 本文在
湖北宜昌陈家河剖面宝塔组和临湘组自下而上识别出Sinoceras chinense带和Richardsonoceras simplex带两个头
足类化石带; 在湖南桃源茅草铺剖面牯牛潭组、大田坝组和宝塔组下部识别出4个头足类化石带, 自下而上分别
是Proterovaginoceras incognitum带、Ancistroceras undulatum带、Cyclolituites带以及Sinoceras chinense带。在此
基础上, 结合前人已发表的数据, 本文厘定了中扬子地区牯牛潭组到宝塔组的5个头足类化石带, 自下而上分别
是: Proterovaginoceras incognitum带、Meitanoceras–Ancistroceras带、Lituites–Cyclolituites带、Sinoceras chinense
带和Richardsonoceras simplex带, 为该地区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头足类信息。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41731]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通讯作者方翔
作者单位1.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长沙410083
2.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中心, 南京210008
3.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210008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方翔,陈廷恩,王文卉,等. 湘西—鄂西中-晚奥陶世头足类动物群*[J]. 古生物学报,2022,61(2):197-216.
APA 方翔,陈廷恩,王文卉,&张允白.(2022).湘西—鄂西中-晚奥陶世头足类动物群*.古生物学报,61(2),197-216.
MLA 方翔,et al."湘西—鄂西中-晚奥陶世头足类动物群*".古生物学报 61.2(2022):197-2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