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粪堆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控制策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曹汝坤 |
答辩日期 | 2020-12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强志民 |
关键词 | 抗生素抗性基因,猪粪堆肥,可移动基因元件,微生物群落,有机肥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 Pig Manure Composting,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Mges), Bacterial Community, Organic Fertilizer |
学位名称 | 工学博士 |
学位专业 | 环境工程 |
其他题名 | Dynamic variations and control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during pig manure composting |
英文摘要 | 畜禽养殖生产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畜禽粪便含有抗生素残留和携带抗生 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耐药菌(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成为抗生素抗性在环境中传播的重要载体。堆肥通过微生物活 动实现有机物腐殖化并产生有机肥,是畜禽粪便处理的无害化过程和回归农用的 资源化过程,也是阻控畜禽粪便抗生素抗性向环境和食物链传播的重要环节。本 文首先对市售有机肥中 ARGs 的丰度及分布特征进行调研,再通过实验室模拟控 制实验,开展辅料、高温期调控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中 ARGs 行为影响 的研究,以明确猪粪堆肥中 ARGs 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 ARGs 去除控制策略。取得以下主要结论: (1)有机肥中普遍存在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racyline resistance genes,TRGs) 和磺胺类抗性基因(Sulfonamide resistance genes,SRGs),且样品间总 ARGs 丰 度差异显著,绝对和相对丰度分别为 5.90 × 108 – 3.23 × 1012 copies g–1 DW 和 5.92 × 10–3 – 9.41 × 100。其中,工厂化生产有机肥的总 ARGs 丰度低于农户小规模生 产有机肥,新兴的蚯蚓堆肥、复合微生物肥总 ARGs 丰度普遍低于传统畜禽粪便 堆肥,该结果反映了过程控制和技术开发对控制堆肥中 ARGs 的必要性。有机肥 中 ARGs 的分布特征受畜禽粪便原料及堆肥过程的影响,充分腐熟和未腐熟的猪 粪肥中 ARGs 分布特征差异显著,复合微生物肥中的 ARGs 分布与添加的微生物 基因型有关。此外,整合子 intI1 和 intI2 与多种 TRGs 和 SRGs 正相关,表明其 参与了相关 ARGs 的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过程。 (2)辅料用于调节堆肥原料的 C/N 和改善孔隙结构,但其对堆肥过程中 ARGs 行为的影响鲜有研究。该部分研究使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杨木木屑和 蘑菇渣等 4 种国内典型的农业废弃物作为猪粪堆肥的辅料,发现堆肥结束时总 ARGs 绝对和相对丰度分别增高 0.43‒2.73 log 值和 0.19‒1.61 log 值。猪粪堆肥过 程中 ARGs、可移动基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分布的变化和 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明显分为升温-高温和降温-腐熟两阶段,且辅料种类对该 过程影响不显著。此外,综合腐熟效果,选择小麦秸秆作为后续实验的辅料。 (3)堆温是堆肥过程的重要控制指标,并且前期研究表明堆肥过程中 ARGs 分布变化按堆温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因此采用提高高温期温度和延长高温期时长 等措施,研究高温期调控对堆肥中 ARGs 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堆肥结束时总 ARGs 绝对丰度增高 0.71–0.99 log 值,相对丰度降低 49.7–66.2%。与常规堆肥过 程相比,提高高温期温度和延长高温期时长未能改善总 ARGs 的控制。高温期调 控的堆肥过程中,ARGs、MGEs 分布的变化和微生物群落的演替与堆料有机质 含量(Organic content,OC)的变化显著相关:当堆料 OC 大于 82%时 ARGs、 MGEs 分布和微生物群落呈现堆肥前期特征,当 OC 小于 80%时两者呈现堆肥后 期特征,有机质等营养元素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如 ARGs 宿主)进而影响 ARGs 的分布。 (4)微生物群落是堆肥中 ARGs 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前期研究表明 ARGs 分布与微生物群落在堆肥中均呈两阶段变化趋势,因此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影响 猪粪堆肥中 ARGs 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菌剂组的总 ARGs 绝对和相对丰度分 别降低 29.3–77.2%和 27.3–64.5%,普遍优于不添加菌剂组。高剂量添加和过渡 期二次添加菌剂可有效促进总 ARGs 的去除,是控制猪粪堆肥中 ARGs 的可行策 略。堆肥过程中 ARGs、MGEs 分布的变化和微生物群落的演替仍呈现升温-高温 和降温-腐熟两阶段特征,但菌剂的加入加快了该过程。添加菌剂组于第 14 天进 入降温-腐熟阶段,早于对照组的第 18 天。复合微生物菌剂可能改变 ARGs 与影 响因素的关系(如 ARGs 宿主、关联 MGEs 等)进而影响总 ARGs 的去除效果。 (5)总体说来,堆肥过程中不同种类 ARGs 的动态变化规律呈现多样性: tetM、tetO、tetQ、tetW、ermA、ermB、fexA、fexB、blaTEM 和 mcr-1 在各实验 组中均显著减少,tetA、tetX、sulI、sulII、floR 和 aadA 在各实验组中均显著增 多;从 ARGs 大类来看,由 sulI、sulII 主导的磺胺和甲氧苄啶类抗性基因 (Sulfonamide and trimethoprim resistance genes,STRGs)和 aadA 主导的氨基糖 苷类抗性基因(Aminoglycoside resistance genes,AmRGs)难以通过猪粪堆肥去 除。MGEs 经历了堆肥前期转座子 Tn916/1545 占主导向堆肥后期 intI1 占主导的 变化过程。微生物群落经历了由堆肥前期 Firmicutes 为唯一优势菌门向堆肥后期 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 等菌门显著增多、多样性显著增强 的演替过程。 (6)堆肥过程中存在较活跃的 ARGs 的 HGT 过程、多样化的 ARGs 宿主种 类及广泛的多重耐药菌,而堆料理化性质对 ARGs 的影响相对较弱。值得注意的 是:整合子 intI1 介导的 HGT 过程增强,且与数种增多的 ARGs 正相关;多数潜 在病原微生物得到有效去除,但 Mycobacterium、Bordetell 和 Bacillus 等病原微 生物与增多的 ARGs 正相关;整合子 intI1 和这些潜在病原微生物可能提高猪粪 堆肥中抗生素抗性传播的风险。
|
页码 | 146 |
源URL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967]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曹汝坤. 猪粪堆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控制策略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