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北方典型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沉积特征研究——以白洋淀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卞宏辰; 张文强; 白少元; 单保庆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22-05-16
卷号42期号:9页码:172-181
关键词浅水湖泊 白洋淀 有机碳 沉积物 碳库
ISSN号0253-2468
英文摘要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沉积特征,采集了白洋淀的沉积柱样品,利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热解性有机碳(THOC)、酸解性有机碳(HHOC)、碱解性有机碳(AHOC)和不溶性有机碳(WISOC)的含量变化规律、光谱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有机碳组分垂直方向上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 20 cm 左右的沉积物中有机碳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含量特征呈 WISOC>AHOC>HHOC>THOC>WSOC. 用紫外光谱的特征参数SUVA_(254)、SUVA_(280)来分析溶解性有机碳的腐殖程度和分子量大小变化规律,发现腐殖程度与分子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WSOC和HHOC随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THOC 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AHOC 在 0~21 cm 阶段随深度逐渐下降,在 21~69 cm 范围随深度逐渐上升 . 用 A_(300)/A_(400)表征有机碳分子构成,发现 THOC、HHOC 主要由富里酸构成,WSOC、AHOC 主要成分为胡敏酸 . 用 A_(253)/A_(203)表征芳环取代基的种类,发现 WSOC、THOC、HHOC苯环上的脂肪链发生聚合反应转化为羰基、羧基等;AHOC的芳香分子上的取代基被微生物代谢分解或转化为脂肪链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组分在沉积过程中受到类似的矿化分解作用,且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 C/N 值、pH 值呈显著负相关 . 研究成果揭示了白洋淀区域沉积环境中有机碳组分的分布及部分转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明确浅水湖泊的碳源-汇的转换关系结构提供数据支持 .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8116]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卞宏辰,张文强,白少元,等. 北方典型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沉积特征研究——以白洋淀为例[J].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9):172-181.
APA 卞宏辰,张文强,白少元,&单保庆.(2022).北方典型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沉积特征研究——以白洋淀为例.环境科学学报,42(9),172-181.
MLA 卞宏辰,et al."北方典型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沉积特征研究——以白洋淀为例".环境科学学报 42.9(2022):172-18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