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大气臭氧被动监测方法适用性及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孙旭; 张红星; 姚余辉; 周伟奇; 欧阳志云; 王效科
刊名环境化学
出版日期2021-07-09
卷号40期号:09页码:2747-2754
关键词臭氧 被动采样方法 有效采样速率 臭氧空间差异
英文摘要尽管臭氧(O_3)被动监测方法在国内外已经有较长的开发和应用历史,但对其长期使用效果还存在一些疑问.于2012—2017年在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的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对O_3被动采样分析监测方法和O_3分析仪在线主动监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被动监测和在线主动监测方法得到的O_3平均浓度具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r2> 0.95),其回归方程斜率不同监测地点与总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并且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不显著;被动监测方法估算O_3浓度的关键参数—有效采样速率,在3个监测点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本地化采样速率计算的空气O_3浓度平均值,与主动监测结果的最大差别小于10.1%.被动监测方法得到的3个监测点之间的差异规律与主动监测方法得到的高度一致,很好反映了O_3浓度的空间变异.因此,在根据主动监测方法观测到的O_3浓度对被动采样方法获取的臭氧浓度进行准确修正后,被动监测方法可以非常好地应用于区域大气O_3污染多点网格化的监测中,为掌握大范围O_3浓度空间变化和空间扩散规律,开展O_3污染生态危害研究提供一种经济可靠的研究方法.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312]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旭,张红星,姚余辉,等. 大气臭氧被动监测方法适用性及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J]. 环境化学,2021,40(09):2747-2754.
APA 孙旭,张红星,姚余辉,周伟奇,欧阳志云,&王效科.(2021).大气臭氧被动监测方法适用性及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环境化学,40(09),2747-2754.
MLA 孙旭,et al."大气臭氧被动监测方法适用性及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环境化学 40.09(2021):2747-275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