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MCR模型的市域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郭家新; 胡振琪; 李海霞; 刘金兰; 张雪; 赖小君
刊名农业机械学报
出版日期2021-03-25
卷号52期号:03页码:275-284
关键词生态空间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唐山市
英文摘要针对目前城市化进程中以中心城区为主的核心生态规划因忽视自然与城市之间的空间动态变化而导致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以唐山市生态空间网络构建为出发点,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市域生态源地进行识别,提取生态源地间潜在生态廊道,结合重力模型定量分析廊道重要度,并构建唐山市生态空间网络。结果表明:生态源地提取与识别是城市生态网络构建的关键节点,通过识别市域生态源地共33 642个,面积245 674.52 hm2,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地保护区、中部林地生态保护区和南部湿地保护区,景观类型多为草地和林地,其次为水体;通过斑块重要指数等量化景观要素对生态空间的重要度,识别出30块重要生态源地作为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基于最小累积阻力和重力模型计算并构建潜在435条关键生态廊道,草地景观、林地景观和水体景观分别占总廊道的51.21%、30.74%和16.46%;源地间的生态作用力及廊道适宜性差异明显,源地14和17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为14 562.77,源地2和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小,为1.06;源地25(开平区陡河水库)和源地18(滦州市青龙山省级保护区)为南北生态流动的关键源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保护和管理。本研究可为唐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构建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类似区域的生态保护管理和生态空间网络构建研究提供了参考。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354]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家新,胡振琪,李海霞,等. 基于MCR模型的市域生态空间网络构建[J].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03):275-284.
APA 郭家新,胡振琪,李海霞,刘金兰,张雪,&赖小君.(2021).基于MCR模型的市域生态空间网络构建.农业机械学报,52(03),275-284.
MLA 郭家新,et al."基于MCR模型的市域生态空间网络构建".农业机械学报 52.03(2021):275-28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