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陇中黄土高原近郊和远郊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退耕还林(草)响应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子婷; 杨磊; 李广; 戚建莉; 柴春山; 张洋东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1-01-15
期号06页码:11
关键词陇中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农业收入结构 农村经济结构 地域差异
英文摘要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然而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近郊凤翔镇和远郊鲁家沟镇为例,采用重复测定方差分析、主响应曲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解析2镇1998—2015年农村经济结构及收入变化对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的响应特征,确定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农村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解释了2镇70.4%的农业收入结构差异,因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小麦等夏粮作物向玉米、马铃薯等秋粮作物的转变,进而影响了农业收入结构的变化;(2)退耕还林(草)政策对农村经济结构的影响弱于对农业收入结构的影响,它解释了2镇54.1%的农村经济结构差异,近郊凤翔镇农村经济收入明显高于远郊鲁家沟镇。退耕还林(草)政策对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远郊鲁家沟镇农村经济结构影响相对较小,近郊凤翔镇工业、服务业和商业餐饮业等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随着农业收入比重的降低而有所提高;(3)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带动了该区种植业结构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凤翔镇和鲁家沟镇农村集体收入之间的差距;(4)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过程中,梯田面积、玉米和马铃薯等秋粮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提高了农村居民纯收入。研究认为退耕还林(草)在实施过程中需考虑地域差异,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相应调整,在推动种植业发展的同时还应兼顾林业、牧业和一些非农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环境恢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381]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2.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子婷,杨磊,李广,等. 陇中黄土高原近郊和远郊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退耕还林(草)响应研究[J]. 生态学报,2021(06):11.
APA 王子婷,杨磊,李广,戚建莉,柴春山,&张洋东.(2021).陇中黄土高原近郊和远郊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退耕还林(草)响应研究.生态学报(06),11.
MLA 王子婷,et al."陇中黄土高原近郊和远郊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退耕还林(草)响应研究".生态学报 .06(2021):1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