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于天舒; 郑拴宁; 朱捷缘; 唐明方; 董仁才; 王岩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1-09-23 |
卷号 | 41期号:18页码:7292-7300 |
关键词 | 生态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地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南阳市 |
英文摘要 |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为研究区,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基于GIS平台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选取了16个关键指标,从生态压力、生态状态和生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南阳市-丹江口水库汇水区-水渠缓冲区3个维度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南阳市生态安全指数(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ESI)均值分别为48.88、49.76、50.60,丹江口水库汇水区ESI均值分别为51.52、52.80、53.70,干渠周边ESI均值分别为47.98、49.57、51.02,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总体上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改善。(2)从空间来看,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15年,南阳市西部地区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而东部地区整体呈减小趋势。(3)南阳市各行政单元生态安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2000—2015年,ESI均值最大的是淅川县,最小的是新野县,处于一般安全的区县共6个,较低安全水平的县区共6个。淅川县、内乡县、邓州市和市辖区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社旗县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4)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与生态状态指标的相关性整体较高,与生态响应指标的相关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水源区其他城市的生态安全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
源URL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388]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赤峰市自然资源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于天舒,郑拴宁,朱捷缘,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生态学报,2021,41(18):7292-7300. |
APA | 于天舒,郑拴宁,朱捷缘,唐明方,董仁才,&王岩.(202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生态学报,41(18),7292-7300. |
MLA | 于天舒,et al."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生态学报 41.18(2021):7292-730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