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上植物碳积累速率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孙建; 王毅; 刘国华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1-07-02
卷号45期号:05页码:496-506
关键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碳积累速率 高寒草地 土壤有机碳 青藏高原
英文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较小幅度的波动,会影响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地上植物碳积累速率(CAR)表示从生长季初始到生长季生物量峰值的群落地上部分碳累积速率,能够很好地表征固碳功能、固碳潜力和效率。因此,植物CAR的变化会改变地上和地下群落维持EMF的能力。目前EMF的相关报道多探讨地上群落多样性和EMF的关系,而缺乏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地上CAR对EMF的影响机制研究。该研究目的是探究高寒草地群落CAR对EMF的调控作用、机理和过程,这将对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并推进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维持机制的理解。2015年7–8月,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草地样带调查,共计取115个样点。综合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等13种生态系统参数计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M)。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982–2013年)计算并提取2015年物候数据,最终获得CAR。采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法插值气象数据,提取样点2011–2015年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以供分析CAR对EMF的调控机理。主要结果: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全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对CAR和M有较高的权重(0.58、0.80、0.83和0.79; 1.05、0.98、1.02和0.97), CAR和M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2=0.45, p <0.01)。在降水和气温要素的影响下,植物地上群落和地下土壤要素的协同作用,影响植被CAR,进一步调控EMF。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39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建,王毅,刘国华.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上植物碳积累速率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2021,45(05):496-506.
APA 孙建,王毅,&刘国华.(202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上植物碳积累速率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植物生态学报,45(05),496-506.
MLA 孙建,et al."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上植物碳积累速率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植物生态学报 45.05(2021):496-50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