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主要河流和土壤中全氟化合物空间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武倩倩; 吴强; 宋帅; 任加国; 杨胜杰; 吴颜岐 |
刊名 | 环境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21-03-10 |
卷号 | 42期号:08页码:3682-3694 |
关键词 | 全氟化合物(PFASs) 单体特征 空间特征 来源解析 风险评价 |
英文摘要 | 以全氟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为研究对象,选择渤海湾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典型传统工业城市天津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了水体和土壤样品,并通过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分析了水体和土壤中的PFASs暴露水平.结果表明,12种PFASs在水体和土壤中全部检出,水体中ΣPFASs浓度范围为3.93~357.85ng·L~(-1),土壤中ΣPFASs含量范围为4.60~63.85 ng·g~(-1); PFBA是水体和土壤的主要组分,贡献率分别为37%和67%.天津市土壤和河流水体中PFASs存在空间差异性,河流上游至下游PFASs浓度呈递增趋势,且土壤和水体中ΣPFASs含量都表现为东部滨海区域(均值分别为11.45 ng·g~(-1)和71.36 ng·L~(-1))比西部(均值6.94 ng·g~(-1)和36.08 ng·L~(-1))高,滨海新区ΣPFASs远高于其他行政区,研究结果也表明了该区域全氟化合物的使用正在转向短链产品.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橡胶品的乳化、食品包装过程和纸类表面处理和灭火剂使用,以及工业生产中电化学氟化过程是研究区土壤中PFASs主要来源;水体中PFASs主要来源是前驱体发生降解,少数区域的PFASs源于生产的直接排放,然而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小.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体和土壤中PFASs暴露浓度较低,尚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水平,但由于其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和生物食物链(网)累积性,其长期的生态效应仍不容忽视. |
源URL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421]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武倩倩,吴强,宋帅,等. 天津市主要河流和土壤中全氟化合物空间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J]. 环境科学,2021,42(08):3682-3694. |
APA | 武倩倩,吴强,宋帅,任加国,杨胜杰,&吴颜岐.(2021).天津市主要河流和土壤中全氟化合物空间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环境科学,42(08),3682-3694. |
MLA | 武倩倩,et al."天津市主要河流和土壤中全氟化合物空间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环境科学 42.08(2021):3682-369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