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识别及其近20年的时空变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亚群; 吕昌河; 傅伯杰![]()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1-05-23 |
卷号 | 41期号:10页码:3975-3987 |
关键词 |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 人类活动 聚类分析 时空格局 NDVI变化趋势 |
英文摘要 | 生态系统分类制图是理解生态系统时空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研究以反映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和人类干预强度为主线,构建了包括9个一级和25个二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集成土地利用、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居民点分布等多源数据,开展了2000和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分类制图,并对其类型、结构、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我国城镇生态系统扩张1.1倍,64.51%来自耕种生态系统。耕种生态系统缩减0.88万km~2,其中水田和旱田分别减少0.60万km~2和2.09万km~2,但绿洲扩张1.81万km~2。受退耕还林还草影响,农牧和农林混合生态系统分别减少2.88万km~2和0.92万km~2,林地生态系统增加1.61万km~2。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增加0.31万km~2,70%源自沼泽生态系统的扩张,尤其是青藏高原水域湿地,受气候变暖影响扩张明显。气候暖湿化促使部分干旱荒漠和冰冻寒漠生态系统的盖度增加,使牧草地生态系统增加9.97万km~2,而干旱荒漠和冰冻寒漠生态系统分别减少14.98万km~2和0.92万km~2。我国生态系统变化导致整体景观的连接性下降、破碎度增加、类型多样性增加,斑块间生态过程的阻碍增强。我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92.06%的区域NDVI增加,平均NDVI增幅为0.74%/a,其中农牧和农林混合生态系统NDVI增幅最显著,分别为1.26%/a和0.85%/a。该分类方案与制图结果突出了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环境风险和生产力的差异,可为宏观尺度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源URL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459]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亚群,吕昌河,傅伯杰,等.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识别及其近20年的时空变化[J]. 生态学报,2021,41(10):3975-3987. |
APA | 刘亚群,吕昌河,傅伯杰,&于伯华.(2021).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识别及其近20年的时空变化.生态学报,41(10),3975-3987. |
MLA | 刘亚群,et al."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识别及其近20年的时空变化".生态学报 41.10(2021):3975-398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