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效益评估与管理对策——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 | 崔宁 |
| 答辩日期 | 2021-06 |
| 文献子类 | 博士 |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授予地点 | 北京 |
| 导师 | 赵景柱 ; 吴钢 |
| 关键词 | 效益评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管理对策,生态系统服务,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Management Strategies,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bai Mountai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Zone |
| 学位名称 | 理学博士 |
| 学位专业 |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
| 其他题名 |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Regional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The Case of Changbai Mountai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Zone |
| 英文摘要 |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在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 生态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我 国各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 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国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提升至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位 置,相应出台一系列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政策与修复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等。尽管近 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势头迅猛,但针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实施成效和效益评估还很缺失,评估体系与方法仍不完善,亟待科学、有效、系 统的分析与研究。在此综合背景下,本文将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收 集整理 2000 年—2018 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资料与数据,对 研究区各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与整体的价值量进行科学评估与对比分析,以此 反映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成效,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的进一步管理对策。该研究对于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 与现实意义,为实现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思路,同 时为其他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储 备地,在维持区域生态稳定、资源安全以及自然、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等方面具 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区在 2000 年—2018 年内分别开展了三期工程,急需对这些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成效开展科学有效的评估与分析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 主要结论: (1)2000 年—2018 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在这近 20 年间发生转变的总 面积为 481.27 km2,其中草地生态系统转出量累计达到 336.77 km2,主要转移方 向为林地、水体、耕地以及建设用地;林地生态系统转出量累计达到 81.24 km2, 主要转移方向为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转移出的耕地生态系统为 4.74 km2,主 要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移;水体和建设用地转出量较少,分别只有 0.08 km2 和 1.66 km2;未利用地转出量为 56.58 km2,主要转移方向为林地、耕地、水体和建 设用地。从整体上看,转换主要发生在草地向林地、未利用地向林地之间。 (2)通过对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2000 年—2018 年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可 以发现研究区内的优势物种林地面积有所增加,景观破碎度有所增加,各景观斑 块形状基本维持稳定,有向规则化小幅提升的趋势。研究区这一阶段各景观斑块 的聚集性增强,破碎化程度减弱,分离程度降低。同时景观聚集度、破碎化程度 和连通性基本维持稳定,变化程度不大。这一时期研究区内各景观类型数量维持 稳定。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景观多样性减弱,景观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 (3)2000 年—2018 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总碳储量增加了 7.7×106 Mg。 2018 年极重要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95.74%,极重要生境质量区 域的增长率为 9.19%。2000 年—2018 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产水量整体呈增长趋 势,这期间研究区产水量共增加了 3.7×107 m3。2000 年—2018 年长白山保护开 发区氮输出整体呈减少趋势,同时磷输出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磷输出减少的区 域面积多于磷输出增加的区域面积,说明 2000 年—2018 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水质净化整体功能有提升作用,只是各别区域的磷输出增加 过快。2000 年—2018 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土壤保持功能整体呈增加趋势,土壤 保持量增加了 3.3×107 t。 (4)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在这期间的生态效益增加了 8.66 亿元,经济效益增 加了 53.28 亿元,约 2005 年旅游总收入的 20 倍,社会效益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满意程度,而且提高了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维持区域水生 态环境质量,为流域内居民饮水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治富 奔小康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 支撑。 (5)基于景感生态学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思想,对长白 山保护开发区提出工程管理平台、环境监测平台和风险预警平台三项管理对策, 为保障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生态安全、提升研究区的生态功能,实现长白山保护 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思路。 |
| 页码 | 154 |
| 源URL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981] ![]()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崔宁. 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效益评估与管理对策——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例[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