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旱区生态系统植被-降水-火关系及动态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魏芳莉![]() |
答辩日期 | 2021-06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傅伯杰 |
关键词 | 非洲旱区,植被-降水-火互馈关系,非线性趋势,木本入侵,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african Drylands, Vegetation-precipitation-fire Relationship, Nonlinear Trends, Woody Plant Increas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 |
学位名称 | 理学博士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其他题名 | Research on vegetation-precipitation-fire relationships and dynamics in African drylands |
英文摘要 |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植被通过 蒸散发、反射率、粗糙度影响着陆地表面和大气之间的水分、热量和能量交换。 非洲旱区是气候变化最为显著和敏感的区域之一,在减缓气候变化、支持居民 生计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准确揭示非洲旱区生态 系统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机制,有助于理解旱区生态系统对复杂环境变化的响 应,进而促进旱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降水和火干扰是影响非洲旱区生态 系统动态演化的重要因素,且降水和火干扰通过陆-气反馈作用相互影响。然而, 目前关于植被-降水-火互馈关系在非洲大陆尺度的时空演变并不清楚,大大制 约了未来非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准确预测。为此,本研究旨在揭示非洲旱区 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及驱动机制,以及植被-降水-火之间互馈关系的时空格局。 主要结果如下: (1)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互补识别了非洲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演变。 研究表明:1993-2012 年间,54%的非洲旱区植被光学厚度(VOD)显著增加, 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部,平均增长速率为(1.2±2.7)×10-3 yr-1。43%的非洲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显著减少,主要分布在尼日尔 西部和非洲东部,平均变棕速率为(-0.13±1.5)×10-3 yr-1。VOD 增加和 NDVI 减少表明非洲旱区木本植被增加(灌木入侵)。此外,研究指出东非是非洲旱区 生态系统退化的热点区域:植被经历了由早期变绿到后期变棕的转折。东非植 被退化的时间集中在 2000 年世纪之交,土壤水亏缺是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2)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分析了非洲火的时空动态演化。结果表 明 2001-2016 年间,非洲大陆尺度火燃烧面积经历了由增加到减少的转折,具 体表现为:2001 年火的瞬时速率为 0.63 % yr-2,2016 年火的瞬时速率为-0.56 % yr-2。研究发现非洲北部和非洲南部火的演化模式和驱动机制不同:非洲北部火 速率持续下降,主要受降水和农田扩张的影响;非洲南部火速率先增加后减少, 主要受降水控制。此外,由于不同时刻趋势的相互抵消(增强),线性方法得到 的平均变化速率很难揭示长时间段内要素的真实变化趋势。 (3) 基于格兰杰因果诊断的方法探讨了植被-降水-火之间的互馈关系,揭示 了植被-降水-火关系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短期(火发生前 1~2 个月)降水 抑制火活动(降低了燃料的可燃性),长期(前一两个湿季)降水促进火活动(增 加了燃料负荷)。湿润区火主要受燃料可燃性的限制,降水抑制火发生;而干旱 区火主要受燃料负荷的限制,降水促进火发生。此外,研究发现非洲旱区火整 体上抑制降水,且火对降水的抑制作用在干旱区要强于湿润区。 本研究发展了大尺度植被动态监测和生态系统退化评价的方法,分析了非 洲旱区生态系统植被和火的动态演化和驱动机制,评估了非洲旱区生态系统退 化的热点和退化的时间,探讨了植被-降水-火之间的互馈关系及其时空异质性, 进而指导非洲旱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
页码 | 129 |
源URL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7090]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魏芳莉. 非洲旱区生态系统植被-降水-火关系及动态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