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极端天气陆地河流面源污染对珠江河口叶绿素分布的影响——评价方法构建与应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黄靖雯; 孟钊; 冯青郁; 马伟伟; 万修全; 周巍; 李佳俊; 冯洋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2
卷号42期号:5页码:1911-1923
关键词珠江口 陆海气集成模式 台风“天鸽” 海表叶绿素浓度
ISSN号1000-0933
英文摘要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珠江流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食品和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流域上游省份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下游省份城市化进程加速,随之导致含农业化肥的农田灌溉用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幅度增加。流域的面源污染物进入珠江河口,导致河口海域赤潮发生频率明显增高。此外,全球变暖加剧了南海和西太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大量的台风在珠江口附近登陆,对人类活动产生的营养盐在海水中再分布产生较大影响。现场及卫星观测表明,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4个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水的垂直混合、流域的降水增加、河流淡水及营养盐的大量输入及风场变化。但是,尚未对这些因子如何影响叶绿素分布进行过清晰阐释。研究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陆海气集成模拟系统,一方面通过控制实验来对模式敏感性进行测试,另一方面以台风“天鸽”过境珠江口为例,来对台风过境期间海表叶绿素时空变化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陆地模式径流分辨率的提高对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台风“天鸽”过境时,向岸的风抑制了珠江冲淡水排出,促进外海水涌入,提高海表盐度,降低叶绿素浓度。而台风所致的陆地降水在过境后四天(8月27日)通过径流输出至河口,此次剧烈的增水向珠江口输入大量的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持续生长,使叶绿素浓度在台风过境两周(9月1日)后仍在增加。研究所构建的集成模拟系统可适于其它受河口面源污染影响的海湾及近海系统。为未来实现赤潮、缺氧等生态灾害预报提供可能性。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800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
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3.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4.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6.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7.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8.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靖雯,孟钊,冯青郁,等. 极端天气陆地河流面源污染对珠江河口叶绿素分布的影响——评价方法构建与应用[J]. 生态学报,2022,42(5):1911-1923.
APA 黄靖雯.,孟钊.,冯青郁.,马伟伟.,万修全.,...&冯洋.(2022).极端天气陆地河流面源污染对珠江河口叶绿素分布的影响——评价方法构建与应用.生态学报,42(5),1911-1923.
MLA 黄靖雯,et al."极端天气陆地河流面源污染对珠江河口叶绿素分布的影响——评价方法构建与应用".生态学报 42.5(2022):1911-19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