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不同造林类型温室气体收支与净碳汇——以中国中南及华东地区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于天任![]() ![]() ![]() ![]() ![]() ![]() ![]() ![]() |
刊名 | 水土保持通报
![]() |
出版日期 | 2022-10-15 |
卷号 | 42期号:5页码:337-347+359 |
关键词 | 退耕还林工程 温室气体泄漏 净碳汇 生态林 经济林 用材林 薪炭林 |
ISSN号 | 1000-288X |
英文摘要 | [目的]揭示退耕还林工程温室气体泄漏对工程固碳减排的抵消作用,明确工程不同造林模式对固碳减排实际贡献的差异和空间格局。[方法]针对退耕还林4种类型造林(即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和薪炭林)构建了碳核算与净减排评估方法(CANM-GGP),通过核算典型树种造林的植被和土壤固碳、伐后产品固碳和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排等固碳减排效应,以及造林和经营管护的温室气体泄漏,对中南及华东地区退耕还林工程4种类型造林的净碳汇进行评估。[结果] 2000—2019年,中南及华东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固碳和薪炭林减排总计648.43 Tg(以CO_2计),同期工程带来温室气体泄漏96.43 Tg,抵消总固碳减排的14.87%;不同造林类型的温室气体泄漏中,经济林最多,为57.69 Tg,抵消其固碳效应的73.95%;温室气体泄漏分别抵消生态林、用材林和薪炭林固碳减排的5.75%,16.59%和27.05%。工程平均单位面积净碳汇为4.52 t/(hm~2·a)(以CO_2计);各省区在2.85~5.74 t/(hm~2·a)之间;生态林为5.52~8.89 t/(hm~2·a),经济林为0.72~1.56 t/(hm~2·a),用材林为0.8~1.61 t/(hm~2·a),薪炭林为3.18~5.99 t/(hm~2·a)。[结论]中南及华东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净固碳减排效益,生态林固碳增汇效果明显,净减排效益最显著,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燃烧减排的效益非常可观。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泄漏因素,化肥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生态工程碳汇的抵消影响不容忽视。 |
源URL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8030]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全球变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于天任,逯非,杨师帅,等.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造林类型温室气体收支与净碳汇——以中国中南及华东地区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5):337-347+359. |
APA | 于天任.,逯非.,杨师帅.,张路.,黄斌斌.,...&欧阳志云.(2022).退耕还林工程不同造林类型温室气体收支与净碳汇——以中国中南及华东地区为例.水土保持通报,42(5),337-347+359. |
MLA | 于天任,et al."退耕还林工程不同造林类型温室气体收支与净碳汇——以中国中南及华东地区为例".水土保持通报 42.5(2022):337-347+35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