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珠三角地区臭氧来源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婉莹; 陈懿昂; 褚旸晰; 张金谱; 洗超凡; 林常青; 冯志雄; 陆兴成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22-01-18
卷号42期号:3页码:293-308
关键词臭氧 珠三角地区 季节特征 天气类型 源解析 臭氧暴露水平
ISSN号0253-2468
英文摘要采用WRF/CAMx模型及臭氧源解析技术(OSAT)模块研究珠三角地区臭氧季节性时空分布特征,对不同污染天气型下的臭氧来源进行解析,评估珠三角各城市臭氧暴露水平,并探究如何根据实际天气状况为不同城市提出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臭氧浓度遵循夏秋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在所有季节中,珠三角地区以外的污染源始终具有最显著的贡献,其平均贡献为76.4%.移动源、面源和植物排放源是三大珠三角内源.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春夏季有明显的区域输送贡献较高的季节性特征,其贡献率分别为16.0%(19.1μg·m~(-3))和23.0%(31.8μg·m~(-3)).此外,在冷高压出海、均压场、副热带高压的特殊气象条件下,臭氧浓度均有所增加,相较年平均浓度,增幅分别为48.2%、89.3%、42.5%.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来自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区域输送贡献浓度明显增加,尤其是肇庆和广州,相较于月平均贡献,增幅分别为+96.0%和+52.3%.由于冷高压场的风速及风向的改变,本地源的贡献浓度比月平均有所增加,增幅为49.0%.人均臭氧暴露水平表明珠三角地区人群实际生活在比空间加权更高臭氧浓度的环境中,尤其在副热带高压和均压场控制下的污染事件对健康的威胁更大.建议珠三角地区强化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减排,并结合气象条件实施精细化污染源排放管控;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降低人口密集区的臭氧污染水平.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8057]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香港科技大学
5.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婉莹,陈懿昂,褚旸晰,等. 珠三角地区臭氧来源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3):293-308.
APA 陈婉莹.,陈懿昂.,褚旸晰.,张金谱.,洗超凡.,...&陆兴成.(2022).珠三角地区臭氧来源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环境科学学报,42(3),293-308.
MLA 陈婉莹,et al."珠三角地区臭氧来源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环境科学学报 42.3(2022):293-3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