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干湿季节下再生水补给河流的溶解性有机物组成特征及其与致病菌基因的相互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于雯超; 朱利英; 魏源送; 海永龙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21-01-04
卷号41期号:01页码:143-155
关键词再生水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干湿季节
英文摘要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各种类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考察干湿季节下再生水补给水体的DOM分子多样性变化及其主要成分对致病菌分布及迁移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两个典型的再生水补给水体(清河和沙河水库)为对象,分别在旱季和雨季采集水样,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光谱指数(FI、HIX和BIX)和~1H-NMR等方法分析水样的DOM,并采用定量PCR测定目标致病菌基因(ecfX、mcr1、gltA、tcpA和23S rDNA)的相对丰度.结果发现,清河和沙河水库水样的DOM分别为5个和4个组分,主要以自生源为主,且微生物活性较高,降雨会导致腐殖酸类有机质的输入.~1H-NMR分析表明,清河和沙河水库水样中DOM有6个氢核基团,旱季以烷氧基和脂肪族羟基基团为主,雨季则以羧基或芳香环氢核基团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旱季致病菌基因的相对丰度与DOM特征组分的相关性较弱;雨季DOM更利于与致病菌表面吸附,致病菌基因的相对丰度与CH_3、CH、CHO/N、H_(Ar)、H_p和CH-α呈显著相关性(p<0.05).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593]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矿业大学
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雯超,朱利英,魏源送,等. 干湿季节下再生水补给河流的溶解性有机物组成特征及其与致病菌基因的相互关系[J].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01):143-155.
APA 于雯超,朱利英,魏源送,&海永龙.(2021).干湿季节下再生水补给河流的溶解性有机物组成特征及其与致病菌基因的相互关系.环境科学学报,41(01),143-155.
MLA 于雯超,et al."干湿季节下再生水补给河流的溶解性有机物组成特征及其与致病菌基因的相互关系".环境科学学报 41.01(2021):143-15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