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区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及致病因素探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熙会; 张小平; 李倩倩; 苏贵金![]() ![]() ![]() |
刊名 | 环境化学
![]() |
出版日期 | 2022-03-31 |
卷号 | 41期号:4页码:1137-1147 |
关键词 | 青藏高原地区 大骨节病 流行趋势 致病因素 |
ISSN号 | 0254-6108 |
英文摘要 | 本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2001—2017年间大骨节病的时空流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地区7—12周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整体下降趋势显著,随着换粮、补硒、改水、易地搬迁和退耕还林还草等防控措施的实施,大骨节病基本得到了控制.以2008年为转折点,大骨节病得到了质的改善,2017年大部分病区县已基本消除.青海省7—12周岁儿童大骨节病平均检出率最高,为10.6%,占平均总检出率的59%;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和阿坝州,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3%和2.2%,占平均总检出率的29%和12%.其中,青海的兴海县和贵德县以及西藏的昌都市和山南市平均检出率占比较高,分别为32%、26%、8%和7%,应当引起重视.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分析了大骨节病主要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其中缺硒是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粮食霉菌、饮水中过量的腐殖酸、强辐射和缺氧环境也会增加大骨节病的患病风险.目前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病区依旧处于低硒环境,补硒换粮仍是最有效的控制手段,但是具体的致病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大骨节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
源URL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8104]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纳米材料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熙会,张小平,李倩倩,等. 青藏高原地区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及致病因素探究[J]. 环境化学,2022,41(4):1137-1147. |
APA | 刘熙会.,张小平.,李倩倩.,苏贵金.,史斌.,...&张蓓.(2022).青藏高原地区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及致病因素探究.环境化学,41(4),1137-1147. |
MLA | 刘熙会,et al."青藏高原地区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及致病因素探究".环境化学 41.4(2022):1137-114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