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淮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_2O产生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孙立博; 王晓玲; 王旭敏; 姜丽萍; 蒋佳益; 王晓敏; 祝贵兵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22-06-02
卷号42期号:10页码:441-451
关键词农田垂向土壤 氧化亚氮 季节 硝化 硝化细菌反硝化 功能基因相对丰度
ISSN号0253-2468
英文摘要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全球约60%的人为N_2O排放来自农业土壤.虽然已知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是土壤N_2O产生的主要过程,但N_2O产生的关键生物学机制以及其调控环境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难以预测.本研究选取安徽省亳州市冬、夏两季农田垂向土壤(0~20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乙炔抑制法、~(15)N-~(18)O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别测定了N_2O产生潜势及产生途径,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N_2O产生途径中功能基因的丰度变化以解析农田土壤N_2O产生的微生物机理.结果显示,在空间尺度上,表层土壤(0~20 cm)是N_2O产生热区,其N_2O产生潜势最高,为(0.364±0.048)ng·g~(-1)·h~(-1).硝化和反硝化潜势均在表层土壤达到最高.在时间尺度上,冬季(15℃)是N_2O产生热时,冬季样品N_2O产生潜势显著高于夏季样品,分别为(0.198±0.007)和(0.057±0.009)ng·g~(-1)·h~(-1).总体而言,硝化过程是农田土壤N_2O产生的主要来源,其中,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ND)对N_2O产生的贡献率最高,为52%,而硝化细菌硝化过程(NN)和硝化反应偶联的反硝化过程(NCD)的贡献率分别为24%和0.统计分析表明,农田土壤N_2O产生、硝化及反硝化潜势与理化性质(MC、p H、TN)和功能基因相对丰度(hao、nir K、nor B)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农田土壤中N_2O的产生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并强调了冬季农田土壤中N_2O的产生不容忽视,这些结果对准确评估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8227]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立博,王晓玲,王旭敏,等. 淮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_2O产生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0):441-451.
APA 孙立博.,王晓玲.,王旭敏.,姜丽萍.,蒋佳益.,...&祝贵兵.(2022).淮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_2O产生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研究.环境科学学报,42(10),441-451.
MLA 孙立博,et al."淮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_2O产生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研究".环境科学学报 42.10(2022):441-45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