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膜接触臭氧-紫外联用强化降解耐臭氧微量有机污染物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颖; 李梦凯; 孙喆; 张会敏; HANSC.B.Hansen; 强志民
刊名环境工程学报
出版日期2022-05-13
卷号16期号:6页码:1807-1814
关键词膜接触臭氧 紫外 臭氧氧化 高级氧化 耐臭氧微量有机污染物
ISSN号1673-9108
英文摘要臭氧(O_3)已被广泛应用于水深度处理中,但其无法有效降解耐O_3微量有机污染物(OR-MOPs)。针对OR-MOPs的强化降解,搭建了由O_3膜接触器和细管流光反应系统组成的膜接触O_3-紫外(UV)实验装置,并对O_3膜接触器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气相O_3质量浓度增加、溶液流量和pH的降低,液相O_3质量浓度升高;磷酸盐对O_3溶解没有影响;测得细管流光反应系统的UV剂量率为4.56×10~(-4) Einstein·m~(-2)·s~(-1)。当液相O_3质量浓度为1.0和2.0 mg·L~(-1)时,膜接触O_3-UV联用对代表性OR-MOP—布洛芬的去除率分别为63.2%和82.9%,比单独O_3氧化增加了38.1%和44.5%,且O_3被完全利用。布洛芬的降解效果随pH升高而提升,当液相O_3质量浓度为1.0 mg·L~(-1)、pH=9.0时,布洛芬的整体去除率最高(77.2%);在布洛芬各主要降解途径中,羟基自由基(HO·)氧化的贡献比达90%以上。膜接触O_3-UV联用可强化OR-MOPs的降解并提高O_3利用率,可为O_3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新方法。
源URL[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8231]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2.北京安力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哥本哈根大学植物与环境科学学院
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颖,李梦凯,孙喆,等. 膜接触臭氧-紫外联用强化降解耐臭氧微量有机污染物[J]. 环境工程学报,2022,16(6):1807-1814.
APA 王颖,李梦凯,孙喆,张会敏,HANSC.B.Hansen,&强志民.(2022).膜接触臭氧-紫外联用强化降解耐臭氧微量有机污染物.环境工程学报,16(6),1807-1814.
MLA 王颖,et al."膜接触臭氧-紫外联用强化降解耐臭氧微量有机污染物".环境工程学报 16.6(2022):1807-181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