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陈宁 |
答辩日期 | 2000-07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刘高焕 |
关键词 | 水土保持 小流域 DEM 汇流网络模型 专业模型 GIS (地理信息系统) |
学位名称 | 硕士 |
学位专业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英文摘要 | 黄土高原地区大范围强烈地表侵蚀导致耕地减少、土壤表层养分流失,并引起主要河流的大量泥沙沉积。因此,以小流域为单元,用各种水土保持方法控制土壤侵蚀并最大限度地进行农作物的耕种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形式。但是土地整治所釆用的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既不能降低粮食生产、又不能涉及大量费用。因此,有必要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帮助管理者制定出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符合流域实际情况的治理规划。 本研究就是依靠GIS技术,以三个专业模型,即土壤侵蚀模型、生产潜力模型和经济效益模型为基础,形成一个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服务于水土保持、农林草布局、土地幵发和保持小流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提供一个可运行的、面向区域决策的技术系统。 土壤侵蚀模型的支持子模型——汇流网络模型,利用DEM提供地形特征的能力,设计了一系列的算法,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出了流域的汇流网络,进一步提取出地块间的水沙运移关系。实现了对流域内汇流过程的模拟,跟踪了地表径流在流域空间范围内的沿程路径,为土壤侵蚀模型提供了计算基础,实现了模型与GIS的深层次结合。 系统中的三个核心模型通过GIS接受来自土地管理者的地形、土壤、土地利用、气候、生产成本等信息,运行模型后土地管理者可根据各种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经济效益等来决定适合的水土保持措施和选址,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在实际的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2-16 |
页码 | 89 |
源URL | [http://192.168.22.105/handle/311030/256]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宁.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