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无机柔性电子器件可拉伸结构的弹塑性力学设计与应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李居曜
答辩日期2023-05-2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苏业旺
关键词可拉伸结构 过加载策略 韧性失效 应变传感器 混合编织外部互联导线
学位专业固体力学
其他题名Elastoplastic mechanical design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tretchable structures of inorganic flexible electronics
英文摘要

相比于传统硬质无机电子器件,无机柔性电子器件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降低无机电子材料应变的同时实现了较高水平的拉伸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以及有限元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提出可拉伸互联结构设计与制备的新策略;并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揭示其变形机理;基于力学结构设计提出一种高性能应变传感器设计的新方案。沿着以上研究思路,本文取得以下的创新性成果:

1)提出了一种提高柔性电子器件弹性延展性的新策略——过加载策略。其基本原理在于过加载过程中由于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演变,使得可拉伸互联结构关键部位的弹性范围扩大了一倍。理论、有限元以及实验结果表明过加载策略可以使柔性电子器件的弹性延展性提高一倍,并且该策略对不同几何构型的互联结构同样有效。

2)建立了一种金属层韧性失效的力学模型,定量研究了有机/无机复合结构中聚合物基底对无机金属层拉伸失效的影响。对于有机/无机双层复合结构,金属层的拉伸断裂应变随着有机/无机层厚度比和金属层的宽厚比的增加而增大,最后趋于饱和。相同聚合物厚度的情况下,有机/无机/有机三层结构对金属层应变局部化的抑制效果优于有机/无机双层结构。此外,共形的聚合物基底能够降低非屈曲蛇形互联结构的塑性变形。

3)提出了一种具有确定性接触关系的编织可拉伸应变传感器。传感器中的涤纶纤维将乳胶丝基底与银纤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周期性的“Y”形编织结构,以避免纤维之间的相互滑移,使银纤维之间在循环拉伸过程中具有确定的接触与分离关系,从而使该应变传感器具有重复性好(重复性误差为3.74%)、灵敏度高(灵敏度系数可以高达140)、传感范围广(50%)和鲁棒性优异等优点。针对该应变传感器,建立了力-电耦合模型,定量地刻画了其传感机理。

4)通过混合编织工艺制备了一种高拉伸性(>50%)、高导电性(2.8 Ω/m)的可拉伸外部互联导线。该编织可拉伸导线通过机织工艺将普通织物纤维、导线和乳胶丝混合编织而成。得益于这种混合编织结构,该编织导线在一定应变范围内(80%)具有较小的拉伸刚度,使其不影响智能穿戴设备的舒适性,在极端载荷下织物纤维承担主要的外载,可避免导线结构受到破坏。针对该编织可拉伸导线结构,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揭示了其变形机理。

语种中文
源URL[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92348]  
专题力学研究所_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居曜. 无机柔性电子器件可拉伸结构的弹塑性力学设计与应用[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力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