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介质的激波风洞试验环境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刘卓![]() |
答辩日期 | 2023-05-25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汪球 |
关键词 | 火星进入 风洞试验 二氧化碳 热力学非平衡 驱动气体污染 |
学位专业 | 流体力学 |
其他题名 | Research on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of Shock Tunnel in Carbon Dioxide |
英文摘要 |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研究生命的起源,甚至星际移民,深空探测是人类必然会肩负的使命,火星是目前人类地外探索的首选目标。在火星进入中,探测器外表面会处于严酷的气动环境,火星大气含高浓度CO2,对此类高超声速流场进行深入研究是成功进入火星的关键。在如此极端的流场中,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在激波形状与辐射加热等方面均发挥着关键性影响,因此需要更多试验探索其物理本质。本文从CO2热力学非平衡效应出发,研究了风洞试验中CO2的流动特性,设计了CO2振动非平衡试验并针对试验环境开展了相关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1.开发了CO2的一维热化学平衡与二维轴对称非平衡程序,并针对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激波管与喷管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分析了激波管以CO2为试验气体时其运行状态与空气工况的不同及各自的缝合难度,对比了不同驱动模式下CO2的气体状态以及激波速度衰减差异。之后数值分析了喷管中CO2的流动特点。 2.评估了不同驱动模式并设计了纯CO2振动非平衡试验。分析了静压杆表面粘性干扰参数与压力修正系数,最终的设计满足了试验的静压测量需求。此外,面对可能存在的驱动气体污染,定性地研究了自由流中可能存在的组分及其浓度,最终选择了水分子7181.156 cm-1与7185.597 cm-1吸收线,进行了基于吸收光谱的H2O浓度测量。 3.基于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JFX激波风洞,国际上首次在常规激波管模式下开展了纯CO2振动非平衡试验并进行了试验环境研究。在试验与数值相结合的方法下,采用多种观测手段对喷管出口自由流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工况下的自由流皮托压力、静压,高压段污染、R35 mm半圆球激波脱体距离与热流进行测量,分别分析了膨胀流与压缩流状态下CO2非平衡试验结果,指出了试验中的不确定性。 本文主要意义为较完整地研究了风洞试验中CO2的流动特性,并且首次在反射型激波风洞中设计了纯CO2振动非平衡研究并进行了初步试验,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加深了对风洞试验中污染过程的认识。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92328] ![]() |
专题 | 力学研究所_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卓. 二氧化碳介质的激波风洞试验环境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力学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