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演化特征及分区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欠鑫; 曹巍; 黄麟 |
刊名 | 地理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3-05-25 |
卷号 | 78期号:05页码:1104-1118 |
关键词 |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功能 重要性 稳定性 时空变化 |
ISSN号 | 0375-5444 |
文献子类 | 期刊 |
英文摘要 | 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敏感区,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对其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也构成了重大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2000—2020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及其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等关键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明晰了生态系统功能及其重要性的区域差异,进一步评估了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状态,将为青藏高原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实施保护和修复工程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青藏高原湿地面积增加而草地面积明显减少,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改善,年变化率分别为3.57 m3/(hm~2·a)、0.23 t/(hm~2·a),但土壤保持量整体却呈下降趋势,年变化率为-0.16 t/(hm~2·a);(2)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功能的核心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2.7%、13.9%和14.2%,其中水源涵养核心功能区以藏东南、三江源、若尔盖为主,防风固沙核心功能区集中在高原中西部,土壤保持核心功能区则环绕高原;(3) 2000—2020年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以及防风固沙功能在高原东南部、中部呈现较高的稳定性,而在高原西部稳定性相对较弱,结合稳定性评估与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可将青藏高原区划为三大类16个生态系统功能区,针对不同核心生态系统功能与不同分区开展差异化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373] ![]() |
专题 |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曹巍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欠鑫,曹巍,黄麟.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演化特征及分区[J]. 地理学报,2023,78(05):1104-1118. |
APA | 王欠鑫,曹巍,&黄麟.(2023).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演化特征及分区.地理学报,78(05),1104-1118. |
MLA | 王欠鑫,et al."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演化特征及分区".地理学报 78.05(2023):1104-111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