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砷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及装置

文献类型:专利

作者陈同斌; 阎秀兰; 黄泽春; 廖晓勇; 刘颖如; 雷梅
发表日期2007-06-20
专利号CN200510126486.4
著作权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家中国
英文摘要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环境修复技术,具体涉及砷污染水体植物修复的方法。该方法应用设计好的特殊装置,使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直接漂浮生长在砷污染水体中,通过定期收割其地上部带走水体中的砷,达到降低水体中砷含量和净化水质的目的。该方法对污染水体的pH值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对不同形态的砷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具有投资少和维护成本低、工程量小、能耗低、容易维护、操作简单、砷去除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适用范围广、效果好的“绿色修复技术”,可用于各种受砷污染水体的修复和污染治理,修复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公开日期2007-06-20
申请日期2005-12-14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2533]  
专题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_专利、软件、成果转化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同斌,阎秀兰,黄泽春,等. 砷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及装置. CN200510126486.4. 2007-06-2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