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0年东北黑土地土壤侵蚀时空演化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世豪; 徐新良; 曹巍 |
刊名 | 资源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23-05-25 |
卷号 | 45期号:05页码:951-965 |
关键词 | 土壤侵蚀 时空演变 RUSLE模型 RWEQ模型 耕地变化 东北黑土地 |
ISSN号 | 1007-7588 |
英文摘要 | 【目的】东北黑土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和粮食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已成为该地区不容忽视的问题。开展东北黑土地土壤侵蚀研究,对控制该地区水土流失、阻控黑土退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RUSLE和RWEQ模型,对东北黑土区耕地2000—2020年水蚀和风蚀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水蚀和风蚀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受耕地变化的影响。【结果】(1)东北黑土区耕地水蚀和风蚀程度均以微度侵蚀为主,水蚀是主要侵蚀类型。长白山和辽河平原水蚀较为严重,而辽河平原、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风蚀较为严重。(2)东北黑土区耕地20年来水蚀总体呈现减缓趋势,辽河平原水蚀缓解较为明显。水蚀在前后两个10年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水蚀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东北黑土区耕地20年来风蚀整体呈现减缓趋势,辽河平原和风蚀区的黑土地风蚀减少较为明显,风蚀年际变化趋势在前后两个10年表现为先大幅减少、后小幅增加。(4)东北黑土区20年来耕地变化对水蚀和风蚀变化影响明显。退耕、开垦地区水蚀有所缓解,水旱田转换地区水蚀加重;退耕和城镇扩张对缓解风蚀有积极作用。前10年耕地变化对水蚀和风蚀变化的影响比后10年更明显。【结论】土壤侵蚀是气候、地形、土壤、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可为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侵蚀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在辽河平原、大兴安岭等土壤水蚀和风蚀侵蚀严重的区域,可以针对该地区土壤侵蚀特点,相应地采取免耕、横坡垄作、秸秆覆盖等措施,有效减缓土壤侵蚀。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210] ![]() |
专题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徐新良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世豪,徐新良,曹巍. 2000—2020年东北黑土地土壤侵蚀时空演化特征[J]. 资源科学,2023,45(05):951-965. |
APA | 王世豪,徐新良,&曹巍.(2023).2000—2020年东北黑土地土壤侵蚀时空演化特征.资源科学,45(05),951-965. |
MLA | 王世豪,et al."2000—2020年东北黑土地土壤侵蚀时空演化特征".资源科学 45.05(2023):951-96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