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内蒙古高原植物气孔性状的空间变异及其适应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青; 刘聪聪; 何念鹏; 侯继华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3-05-08
卷号43期号:09页码:3766-3777
关键词气孔性状 气孔分布 气候变化 适应策略 内蒙古
ISSN号1000-0933
文献子类期刊
英文摘要气孔是植物与大气进行水气交换的阀门,调节着植物的蒸腾与光合作用。因此,气孔性状的变异影响着植物功能,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目前,内蒙古高原草地植物气孔性状的空间变异及其对环境的响应尚未被探究。于2018年在内蒙古高原草原区沿降水梯度设置了10个受人为干扰较少的天然草地样地,采集每个样地及周围的植物,并对每个物种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性状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1)气孔密度(SD)、气孔大小(SS)和气孔相对面积(SRA)的均值分别为262.29个/mm~2、378.84μm~2和8.10%;下表皮与上表皮的气孔密度比(R.SD)、大小比(R.SS)和相对面积比(R.SRA)的均值分别为1.54、1.04和1.61。(2)由于草地生境开阔,气孔形态性状在不同生活型(草本与木本植物、一二年生与多年生草本)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从草甸草原到荒漠草原,叶片SD和SRA减小,SS增大,气孔性状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年降水。(4)气孔综合指标SRA主要受SD驱动,降低叶片SD是内蒙古高原草地植物提高耐旱性的重要机制之一。(5)植物还可以通过降低气孔比来适应干旱胁迫,下表皮气孔是内蒙古高原植物气孔比降低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草地植物叶片气孔独特的气候适应机制,还可为生态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402]  
专题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青,刘聪聪,何念鹏,等. 内蒙古高原植物气孔性状的空间变异及其适应机制[J]. 生态学报,2023,43(09):3766-3777.
APA 王青,刘聪聪,何念鹏,&侯继华.(2023).内蒙古高原植物气孔性状的空间变异及其适应机制.生态学报,43(09),3766-3777.
MLA 王青,et al."内蒙古高原植物气孔性状的空间变异及其适应机制".生态学报 43.09(2023):3766-377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