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非粮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来自河南省宁陵县的实证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吴娜琳; 卫怡珂; 李立; 杨涵璐 |
刊名 | 地理科学进展
![]() |
出版日期 | 2023-07-28 |
卷号 | 42期号:07页码:1298-1310 |
关键词 | 耕地“非粮化” 乡村 农区发展 粮食安全 河南 |
ISSN号 | 1007-6301 |
英文摘要 | 明确非粮作物空间分布格局、演化机制及包括土壤质地类型在内的影响因素,不仅是对人地关系的解读,也可为限制“非粮化”的盲目扩张提供决策依据。论文以河南省宁陵县14个乡镇339个样本村为例,以时间为轴线,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县域内非粮作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非粮作物始终在土壤质地粗、养分含量低的“西北—东南”方向的带状区域内演变。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因素决定了非粮作物“带状”分布的初始格局,“邻里效应”逐步扩展了该带状区域,区位交通条件及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得这一格局得以强化;虽然地方政府早期的非粮激励政策扩展了“带状”区域,但之后的非粮整治举措有望收紧这一趋势。研究认为,土壤质地类型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不仅发挥着基底的作用,而且始终与其他因素产生交互作用,时刻影响“非粮”作物格局。因此,“非粮化”治理工作需要重视包括土壤质地类型在内的更多自然地理要素。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461] ![]() |
专题 |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李立 |
作者单位 | 1.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2.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吴娜琳,卫怡珂,李立,等. 县域非粮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来自河南省宁陵县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23,42(07):1298-1310. |
APA | 吴娜琳,卫怡珂,李立,&杨涵璐.(2023).县域非粮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来自河南省宁陵县的实证分析.地理科学进展,42(07),1298-1310. |
MLA | 吴娜琳,et al."县域非粮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来自河南省宁陵县的实证分析".地理科学进展 42.07(2023):1298-131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