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灌区配水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研究:以潘庄灌区禹城市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王春 |
答辩日期 | 2003-06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赵千钧 |
关键词 | 地理信息系统(GIS) 作物生长模型 灌溉配水模型 数据集成 模型集成 禹城 |
学位名称 | 硕士 |
学位专业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英文摘要 | 引黄灌溉是黄河下游农业发展的关键,引黄灌区作物年均公顷增产量,冬小麦为959kg,夏玉米为617kg,棉花为178kg,单方水灌溉效益可达0. 12元。但 是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文生态 环境趋于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建立灌区配水管理信 息系统,帮助管理者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的配水方案。 本文尝试将GIS引用到灌区配水中,灌区灌溉配水管理信息系统是依靠GIS 技术,结合遥感图像和多媒体数据,以水文、气象、地理信息为依据,以两个专业模型,即作物生长模型和灌溉配水模型为基础,集数据采集、管理、分析、表 达为一体,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和高级编程语言,以灌溉配水为主要目的,实现图、文、表一体化的区域性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本文也对在幵发系统中的难点一一 数据集成和模型集成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系统中的两个核心模型通过GIS接受地形、土壤、土地利用、气候、生产成 本、地下水等信息,运行模型后产生的数据,返回给GIS,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配水动态模拟,渠系网络分析。 最后,以禹城市为研究区开发了禹城市农业灌溉配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以乡镇为单位,按需计量配水,合理调配市内南北两区的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配水利用率,为灌区定量化水管理提供了工具。 |
学科主题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2-16 |
页码 | 70 |
源URL | [http://192.168.22.105/handle/311030/230]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春. 基于GIS的灌区配水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研究:以潘庄灌区禹城市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0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